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8個習慣!

這些細節往往就決定了同一個班級中成績出類拔萃的學生與後進生的差距,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

一樣的學校上學,一樣的老師上課,為什麼有的同學功課遙遙領先,成了令人羡慕成績出類拔萃的學生?有的同學卻落後於人,成了班級裡的學習成績差的學生?

難道是他們智商各有高低?

其實,智商絕不是形成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績出類拔萃的學生差距的主要原因!據研究,每個班孩子的智商水準大致是相同的,在一個40人的班級裡很難找出1個智商過低或過高的學生。

那麼尖子生們都是如何煉成的?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成績出類拔萃的學生,這其中的秘訣就是: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是一件很強大的事情,日積月累的堅持,就能把習慣轉化成一種力量。以下8個學習習慣,請分享給孩子。

01常設小目標

目標包括兩類,一類是長期穩定的目標,短期內不會變化,這個不用多講;一類是短期小目標,包括一分鐘目標。這一類可變性很強,但對學習成績起著決定性作用,卻恰好是多數同學忽略的,值得一提。

有人曾經專門對大學生的三十多項品質進行統計,發現其中絕大多數對學習成績幾乎沒有影響,而真正能左右成績的只有一個品質——自控力。而“常設小目標”就是訓練自控力的開始。

比如,要求自己每次課前一分鐘不講廢話,而是回顧一道昨天的錯題知識點;

如果習慣用右手,偶爾可以有意識地用左手;

可以強迫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必須思維清晰,邏輯通暢……這種小目標不會讓你獲得多少知識量,卻能在不知不覺中讓你的自控意識越來越強。

能管住自己,也就擋住了各種學習上的負面干擾,如此,那個“大目標”也才會更接地氣,這就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02隨處學習

成績出類拔萃的學生善用零碎時間,每天在晨跑中,吃飯時,課間、課前、休息前等零碎時間裡記憶詞語,背誦公式,破解疑難,調整情緒。

無論怎樣各具特色,有一點他們是一致的:保證學習時間,學會見縫插針利用好空餘時間。

碎片化的學習真的很重要,不要小瞧了這些零碎時間,利用好了,一天完成的學習任務能翻倍。

03講究條理

將重要的學習用品和資料用書立裝好,分類存放,避免用時東翻西找。

每天有天計畫,每週有周計畫,按計劃有條不紊地做事,不一曝十寒。

沒有條理的學習、複習,是很容易造成時間浪費的。條理清晰,能保證我們把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04追根溯源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習慣性地追根溯源,這樣學到的知識才似有源之水,常新;有本之木,常青。

像數學、物理等學科,我們熟知的練題模式是將題分為A、B、C類,總結出相應的解題套路,做題時就用這些套路去套。如果你的套路足夠多,的確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還不能舉一反三。

但如果在學習各種公式、定理時,能夠養成追根溯源的思維習慣,更注重公式來源而非公式本身、解題套路,最開始可能不適應,久而久之就能舉一反三,學習效率反而倍增。

05深度閱讀

還有一項一定要鍛煉的技能就是“閱讀能力”。

這個“閱讀能力”不再是能閱讀多少字的文章,能獲得多少知識,閱讀速度有多快,而是能通過閱讀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過去的閱讀重在獲得新知,而中學階段重在訓練思考能力。

此時,不僅需要獨立去閱讀一些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還要改變過去被動接受資訊式的閱讀方式,改成“帶著問題去經典中找答案”的閱讀習慣。只有這樣,才能讓閱讀能力和思考深度真正上一個臺階。

06勤於思考

這一條是重中之重,應貫穿於聽課、做作業、複習等各個階段。

比如:做完一道題後,要對答案,這裡應有一個反思的過程,要弄清這道題考的是什麼,用了哪些方法,為什麼用這樣的方法,怎樣才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07學習互助

與同學開心地相處,遇事不斤斤計較,寬容豁達;珍視同學間的友誼,在學習中互相支持和幫助,經常一起討論學習中的問題,使用不同的解題方法並相互交流心得。

有了這種和諧的同學關係,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

08自我調整

不回避問題,遇到問題能通過找老師、同學或者自我反思進行調節,摒棄外界和自身的壓力,自覺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壓力為動力,不管是課業繁重時還是輕鬆順利時,都保持一顆平常心。

不斷地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在這樣不斷的積極心理暗示下,信心值就不斷上升,從一點信心都沒有逐漸到有了不可動搖的信心。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8個習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