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波妞媽咪

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小主人公傑瑞和哥哥湯姆每天放學回家都要被爸爸媽媽還有奶奶 “高頻率說教”,傑瑞通過旁白說出了孩子們共同的心聲:

大人經常以為,和我們說很多話,就是溝通了,其實都是他們自己講,自己爽,而我們通常都是假裝在聽。我們到底有沒有聽進去,他們不管,只要他們有講,就算了。大人說那麼多話,為什麼不明白,多了就很難消化的道理呢?

日常中有很多家長經常會不厭其煩,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著某一件事情或者重複著生活中各樣點點滴滴的事情。孩子一旦不耐煩,家長又會覺得:孩子做錯了,我講幾句又怎麼了?你說的不對,我還不能說了?我多講幾遍也是為了你好,讓你長教訓,不然你怎麼記得住呢?

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很多人在家嘮叨孩子成了家常便飯。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你的嘮叨毫無意義:

1. 孩子不一定能夠理解你所說的東西。

2. 沒有人喜歡被強迫,孩子也是一樣。

3. 孩子要是聽了一位家長喋喋不休的言語,那才是一件極不正常的事情。

囉嗦是話多且密無重點。囉嗦的人多半是自我為中心,想到哪講到哪,想怎麼講就怎麼講,不管別人愛不愛聽,能不能接受。

你越是對孩子嘮叨,你說的話就越沒有意義。

有的父母一天中, 80% 的時間都在跟孩子無效溝通,看看下面這些話是不是你經常說的?

不可以吃餅乾,馬上就要吃飯了!

說了多少次,別在沙發上蹦!

你為什麼又搶別人的東西?

別哭了!男孩子不許哭哭啼啼的!

玩具玩完要收好!

仔細點,別打碎了!

你怎麼了?

不可以打人!

別人都完成了,你怎麼還不會?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你可以吃三顆葡萄,我們馬上就要開飯了。

看來你很有力氣啊,來幫媽媽把這袋大米搬到廚房吧。

你真的很想要那個滑板車是嗎?(說出心聲,再提出解決方案)

我知道你現在真的很難過。(幫孩子說出情緒)

小紅花只給遵守約定的孩子哦(約定好收拾玩具,適度的激勵機制)

兩隻手捧著玻璃杯會更穩當。(善意地提醒孩子)

你好像有點不高興啊,怎麼了跟媽媽說說好嗎?

你這樣打媽媽會很疼的,你打別的小朋友他也會打你,你也會疼的。如果你真的生氣,可以打枕頭打沙發。

媽媽相信你也可以做到的,加油!(信任孩子,鼓勵孩子)

美國心理學家簡·尼爾森說:“如果父母能夠少說多行動,與孩子之間75%的問題很可能都會消失”。

那怎樣做一個不囉嗦的父母呢?

01 長話短說

拒絕說教和長篇大論,越簡短越容易讓孩子理解和接受。很多家長一張口就刹不住車,大道理講個不停,還認為這就是跟孩子的共情,沒想到反而卻成了家長和孩子溝通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毫無意義的嘮叨。

為什麼呢?因為信息量太大,孩子還太小,大段大段的語言描述是他們不能理解的事情。他們只聽見前面幾個詞,後面你說得再多也會被孩子的大腦自動過濾。

02 給出明確指令

與其一直叨叨叨,還不如給孩子清晰明確、現實可行的指令,明確告訴孩子:“ 我希望你把玩具都收拾好;再看 5 分鐘就關電視;給你一小時時間專心完成作業,完成後你才可以走出房間做其他事。我相信你能做到的。” 指令中包含時間、任務和你對他的期待,清晰明確,現實可行。

一切的囉嗦重複都是父母在發洩焦慮以及轉嫁責任的表現,反反復複地叮囑,不是在促進孩子的進步和獨立,而是在消磨他們的生命活力。

只要父母掌握了正確的說話方式,不管是教育孩子還是管教孩子都會變得事半功倍。

從今天開始,學著做一個不嘮叨的家長吧,換一種說話的方式,你會發現跟孩子的溝通原來如此輕鬆。

囉嗦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