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相信,在生活中,你肯定也有這樣的經歷。
晚上睡覺前,你拿起手機對自己說,就玩幾分鐘,結果成了幾小時。
酒席上,朋友給你勸酒,你實在拒絕不了,說只喝一杯,結果就有了第二杯、第三杯,最後幾乎大醉而歸。
你和朋友逛街,本打算什麼也不買,結果,店員給你推薦了一支眉筆,最後你幾乎買了一整套化妝品回家。
很多事情,就像這樣,一旦有了開始的第一個突破口,結果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人,一旦放任自己有第一次,就會有以後的無數次。
02、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在講堅持,但是真正做到堅持的人卻很少。
這是爲什麼?
作家村上春樹從1982年的秋天開始跑步,一直到今天,堅持了幾十年,他是怎麼做到的。
曾堅持過跑步的人,都會遇到過這種狀況:今天太忙,不跑了;今天太累,明天再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跑……
當有了第一次找藉口,讓自己放棄堅持,到最後,往往就會放棄了堅持本身。
但是村上春樹不一樣,他說:因爲不想跑步,所以要去跑步。
因爲從未有過一次“偷懶”,所以他堅持到如今。
堅持做一件事情,堅持到底,確實很難,因爲我們總有不想做的時候,總會給自己找理由,讓自己處於輕鬆舒服的狀態。
但是,即使堅持一件事很難,也不要讓自己有放棄的第一次想法,因爲放棄了一次,第二次就更容易了。
03、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
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他把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
而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
後來,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
結果呢,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以這項實驗爲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
一間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一面牆上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
在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們會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隨地亂扔垃圾,絲毫不覺得羞愧。
這就是“破窗理論”的表現。
好的東西人們會盡量保護它,而好的東西一旦有了劣痕,人們就會自覺的任其變得更壞。
04、讓一件原本好的東西變壞,往往是由一個看起來很小的行爲產生的。
就像第一次遲到,沒有被懲罰,然後養成了遲到的習慣,第一次降低對自己的要求,最後變得對自己沒要求……
所以,不要給自己那些放任自己的第一次機會,不要打破自己的第一扇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