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發展大致上是按著可預期的順序逐步成長,這是發展的特性之一。以下介紹發展的特性
方向性:
1.從頭向腳部發展:例如頸部的控制先出來之後,軀幹的控制力才會出來,因此先會抬頭才會翻身;手的動作先發展(抓、拿、玩 ),才會有腳的動作發展(爬、站、走)。
2. 由近端向遠端發展:頭、頸、 軀幹控制為先,然後才是四肢,掌指的發展。
3.對於外來的刺激, 從簡單原始的全身對稱性反射動作,發展到特定與自主整體複雜性的功能動作 。
4.從依賴的生活發展到獨立自主生活。
順序性:
發展是循其可預測的階段性,後一個階段的發展足建基在前一個階段發展成熟之後,並非跳躍式的發生。如果真的發生跳躍式的發展,其實是一種警訊。
例如,頸部控制尚未成熟的2個月嬰兒,如果已經會翻身(軀幹的控制), 代表著軀幹的過度僵直 ,而並非聰明的表現。 此外,接受性的語言發展通常早於表達性語言的發展,因此,如果一個2歲的小孩,已經可以講5個字的艱澀句子,卻連簡單的命令都無法反應,這也許是自閉的其中一種表現。
個別差異性:
雖說發展是循著可預知的方向性與順序性在進行,但是其發展速度卻有個別差異,因此在發展的評估中,除了與同齡層的小孩比較之外,也該與小孩本身的發展速度做比較,如此才能設定最佳的輔助發展策略,並避免無謂的失望。
認識嬰幼兒的發展里程碑
因為有個別的差異性,所以需要收集完整的懷孕、出生、疾病史與完整之家庭評估,才能開始評估小孩的發展,並設定發展里程碑。發展里程碑代表的是某個動作在這個年紀已有75%左右的小孩會出現。但單一動作沒有達到並不代表有問題,若整體動作都很慢就得就醫; 另外也需要注意的是,發展中是否停滯或退化,而不是只有慢的問題, 如果經過協助,孩子按著自己的步調在進步,那也可以放心一些。
嬰幼兒在就醫的同時最好要做發展評估。雖然絶大部分的小朋友會自己發展,但給他支持及訓練會發展得更好。

嬰幼兒發展的特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