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類認知學習、情緒管理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另有一個派別的論點與研究,近來被廣泛討論與應用,那就是Ayres應用前人的研究發現,配合自己臨床上的經驗與研究所提出的「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理論」。Ayres指出感覺統合是個體將自身和外界的感覺刺激輸入,在中樞神經進行統合後所產生的組織性運作能力,包括身體知覺、外在情境知覺、適應性反應、學習歷程與某些神經功能的發展。當感官系統處於某種程度的敏感狀態,或感覺統合功能失常時,個體會呈現:好動不安、注意力無法集中、過度敏感、容易緊張和興奮、愛哭、情緒障礙、固執無彈性、人際關係違和,以及缺乏自信等現象。由此可見,感覺統合在神經系統的組織發展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對於行為、情緒與學習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
1.美國南加州大學愛爾絲博士(Dr. Ayres)於1972年提出「感覺統合」理論,首先發現幼兒感覺統合問題,也揭開了幼兒學習困難及情緒不穩的謎團。
2.感覺統合理論由Jean Ayres博士於1972年提出,以神經醫學、神經心理學、神經生理學為基礎發展出此一理論。Ayres指出:七歲以前,人腦就像一部感覺處理機器,嬰幼兒運用其所有感官去接收外界各種刺激,感受外界各種事物,並將這些感覺訊息輸入大腦。嬰幼兒時期,孩童經常動個不停,忙於尋找各種感覺刺激,很少運用大腦去思考,而是直覺地反射,這時期是人類的感覺運動發展期。這些感覺運動是一個生命體賴以生存,自我保護的基本功能。
3.感覺系統包括:前庭覺、本體覺、觸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而觸覺、本體覺、前庭覺為個體發展早期的最基礎的三個感覺系統,若發生障礙則會影響未來更高階的皮質功能。
4.感覺系統的發展:感覺通路的建立、感覺動作的發展、身體形象的認知、知覺運動的形成、認知學習的產生。
5.感覺統合理論是指每一個人體構造內分布有各種感覺系統,如內耳前庭平衡覺、雙耳聽覺、皮膚觸覺、空間型態視覺、肌肉關節動覺、嗅覺、味覺等,當有任何外界刺激被以上感覺器接收時,這些訊息就會被輸送到大腦作分析處理之後,大腦就會發出指令:產生認知,來反應身體姿勢、動作、計畫,並協調情緒、思想、記憶以及學習,讓身體各器官表現出該有的反應行為,就是感覺統合的過程。感覺是神經系統的食物或是說營養。每一種感覺就是一種訊息,如果沒有各種感覺充分的供應,大腦神經系統就無法適當發展,需要各種神經感覺持續不斷的供給營養才能發展並發揮功能:所以感覺統合發展不但影響我們整合訊息的能力,連帶關係到個體的行為表現和學習能力(高致娟,2003)。
6.感覺統合的運用:
.針對智能、肢體、情緒、行為與學習障礙者實施補救療育。
.針對正常兒童,實施智能(IQ)、情緒(EQ)、體適能(PQ)的資優教育。
.經過感覺統合積極訓練的兒童,其專注力、反應力、自制力、學習力,提昇2~5倍以上。
.感覺運動統合的實施包括:前庭平衡感覺訓練、本體運動感覺訓練、觸知覺訓練、身體形象左右知覺訓練、視知覺空間感應訓練、聽知覺音感訓練、嗅知覺與味知覺訓練。
7.「感覺運動統合」是打開大腦學習的窗口,胎兒期是「感覺運動」的奠基期,0~3 歲是「感覺運動」的發展期,3~6歲是「感覺運動」的整合期,6歲以後是「感覺運動」的精進運用期。
8.林巾凱〈1999〉列出感覺統合能改善的功能有:跟人目光接觸、適應性行為、注意力、過動行為、手眼協調、成熟行為、觸覺防禦現象、重力不安全感、自我刺激行為、精細動作、粗動作、動作計劃、知覺能力、拼字與閱讀等。
參考文獻:
林巾凱(1999):感覺統合在特殊兒童應用之回顧與前瞻。特教園丁,15(2),17-23。
高致娟(2003):新感覺統合與資優教育──建構孩子全能力。台北:優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