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的漫漫長路中,我們都懷揣著讓孩子茁壯成長、積極向上的美好願景,而誇獎,無疑成了我們手中最常用的 “武器”。

“寶貝,你太聰明啦!”“做得太棒了,簡直無可挑剔!” 這些贊美之詞,是不是聽起來格外熟悉?

我們以為,只要給予孩子足夠多的誇獎,就能讓他們自信滿滿,在成長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然而,現實卻常常給我們潑冷水。

你是否也曾困惑:為何孩子在頻繁的誇獎下,變得越來越玻璃心,稍微遇到一點挫折就一蹶不振?為何他們對誇獎產生了過度依賴,沒有外界的肯定就提不起勁,甚至失去了主動探索和努力的動力?

這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被我們忽視的真相:

錯誤的誇獎方式,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可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讓他們越誇越不求上進。

究竟怎樣的誇獎方式,才是真正對孩子有益的。

❇️ 錯誤誇獎方式大盤點

01/ “你真棒” 背後的隱患:空洞式誇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聽到這樣的誇贊:“寶貝,你真棒!”“你真聰明!”

這樣的話語看似充滿鼓勵,卻缺乏具體內容。孩子聽多了,知道自己很棒,卻不清楚自己究竟棒在哪裡、聰明在何處。

像6歲以前的孩子,往往是通過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的。空洞的誇贊,無法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優點和進步,不利於他們建立清晰的自我認知。

或許他們會非常自信,覺得自己哪裡都好,但是當他們面對困難或質疑,往往也沒有辦法反駁,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認為自己並不如大人所誇贊的那樣 “棒”,缺乏面對挫折的勇氣和能力。

02/ 對比式誇贊:“別人家孩子” 的陰影

“你看隔壁家的大哥哥,這次考試又考了 100 分,比你還高一個年級,你怎麼就不能像他一樣?”

“麗麗跳舞跳得多好,你要多向她學習。”

許多家長在誇獎孩子時,喜歡將自己的孩子與他人進行對比。

這種對比式的誇贊,或許出發點是希望孩子能以他人為榜樣,激勵他們進步,但往往事與願違。

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下的孩子,容易產生攀比心理,總是活在 “別人家孩子” 的陰影下,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進而對自己失去信心。

就像我們習慣通過比較鼓勵孩子學習那樣,明明孩子一直努力學習,可媽媽總是拿他和成績更好的人比較,這讓孩子十分沮喪,漸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甚至開始逃避學習,認為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比不上別人。

03/ 誇張式誇贊:捧得越高,摔得越慘

“寶貝,你這次作業完成得太完美了,簡直就是天才!”“你這歌唱得,都能去當大明星了!”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開心,或者表達自己對孩子的喜愛,常常過度誇大孩子的表現。

這種誇張式的誇贊,可能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過高的估計,一旦在現實中遇到無法達到這種高度的情況,就會遭受巨大的心理落差。

❇️ 錯誤誇贊,更讓孩子不求上進

自我發展的動力,不僅源自於孩子對外部世界的持續興趣,也源於他們瞭解自己的不足,希望讓自己變得更好。然而,錯誤的誇贊往往會毀掉孩子的動力,原因就在這裡:

01/ 虛假自信的泡沫

過度的誇贊,就像給孩子吹起了一個巨大的虛假自信泡沫。當孩子無論做什麼都被稱贊為 “完美”“天才” 時,他們很容易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不切實際的高估 。

就像曉妍在學校的工藝課上做了一個簡單的紙飛機,老師和家長都對她贊不絕口,說她有非凡的創造力,是個手工天才。曉妍聽多了這樣的誇獎,真的以為自己在手工方面天賦異稟。

然而,當學校規劃一場較為複雜的手工製作比賽時,曉妍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完成高難度的作品,這時她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所謂 “天賦” 可能只是大家的溢美之詞。

這種虛假自信一旦被現實戳破,孩子往往會陷入自我懷疑和否定的深淵,甚至對原本感興趣的事情也失去信心 。

02/ 外部激勵依賴症

在過度誇贊的環境中,孩子逐漸習慣從外界獲取認可和表揚,從而患上 “外部激勵依賴症”。他們做事情的動力不再是源於內心對事物的熱愛和追求,而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誇獎 。

比如,浩浩原本對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主動閱讀各種書籍。但自從媽媽每次在他讀完一本書後,都會給予過度的誇贊和物質獎勵後,浩浩讀書的目的慢慢發生了改變。

他不再是單純地享受閱讀的樂趣,而是為了聽到媽媽的表揚和獲得獎勵才去讀書。

一旦媽媽沒有及時給予足夠的誇贊,浩浩就會失去閱讀的動力,變得不願意主動拿起書本。

這種對外部激勵的過度依賴,使得孩子在沒有外界監督和贊揚的情況下,很難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和探索態度。

03/ 害怕失敗的枷鎖

過度誇贊還會給孩子戴上 “害怕失敗” 的枷鎖。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裏,自己一直是被誇贊的對象,是優秀和完美的代表,如果遭遇失敗,就會打破這種完美形象,讓別人失望 。

亮亮在數學學習上一直表現不錯,父母和老師總是誇贊他聰明、學習能力強。結果,當他遇上解不開的題目時,大腦因為緊張而一片空白。這讓他深受打擊,他害怕別人會因此改變對他的看法,覺得他不再是那個聰明的孩子。

從此,亮亮變得害怕面對數學,對於一些有難度的數學問題也不敢輕易嘗試,生怕再次失敗。

過度的誇贊讓孩子承受不起失敗的後果,不敢邁出嘗試的步伐,從而限制了他們的成長和發展空間 。

❇️ 正確誇贊,助力孩子成長

01/ 具體描述,精準表揚

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我們要摒棄那種籠統的誇贊,而是具體指出他們的努力之處。

比如4歲的孩子開始對數字產生興趣,當他們努力地用小手指著數字卡片,一個一個地數對 1 – 10 時,家長可以驚喜地說:“寶貝,你數數字數得又快又準!為了數對這些數字,你每天都認真練習,這種堅持學習的精神太可貴啦,繼續保持,以後肯定能認識更多數字!”

明確誇贊孩子為了數對數字付出的努力,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學習成果是通過努力獲得的,增強他們學習新知識的自信心。

02/ 注重過程,而非結果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更加關注他們努力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看重結果。

4 歲半的悠悠對拼圖很感興趣,想要拼一幅 50 片的拼圖,這對她老說很有挑戰性。但是她一點兒也不慌,很快就專注起來。

她先把拼圖的邊框找出來,一片一片地拼接,這一步還算順利。然而,當開始拼中間部分時,難度明顯增加。她拿起一片拼圖,在各個位置嘗試,放上去又拿下來,反覆比對。

有時剛覺得找到了合適的位置,拼上去卻發現不對。但悠悠沒有放棄,她緊緊盯著拼圖,小眉頭皺著,認真思考每一片拼圖的形狀和顏色線索。

終於,在一番努力後,悠悠完成了拼圖,開心地向老師和小朋友展示。老師鼓勵她:“悠悠,老師發現你在拼圖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但是你靠自己的方法解決了問題,真為你高興!”

悠悠聽了老師的話,感到非常自豪,她覺得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得到了肯定。在未來面對其他挑戰時,她也會更願意勇敢嘗試,不怕困難,因為她知道大家關注的是她努力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

03/ 肯定努力,而非天賦

我們要多肯定孩子的努力,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不斷提升的。

比如,孩子在學習騎自行車時,經過多次摔倒後終於學會了。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寶貝,你太棒了!你看,通過自己不斷地嘗試和努力,你終於學會了騎自行車。這說明只要你肯努力,就能克服困難。媽媽真為你的努力和堅持感到驕傲!”

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認可時,他們會更加有動力去面對各種挑戰,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取得進步,而不是僅僅依賴天賦 。

誇獎,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智慧。錯誤的誇獎方式,如空洞式、對比式、誇張式誇贊,就像美麗卻虛幻的泡沫,看似美好,卻可能在不經意間阻礙孩子的成長,讓他們在虛假的自信中迷失,在過度的依賴中失去自我驅動力,在害怕失敗的恐懼中裹足不前。

而正確的誇獎,應該是精準的、具體的,如同明亮的燈塔,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讓他們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亮點和努力的方向;應該是注重過程的,像溫暖的陽光,給予孩子在努力過程中堅持下去的力量,讓他們明白努力本身就是一種收穫;應該是肯定努力的,似堅實的基石,幫助孩子建立起成長型思維,讓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可以不斷超越自我,實現夢想。

作為家長,我們肩負著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重任。讓我們摒棄錯誤的誇獎方式,學會運用正確的誇獎技巧,用真誠的贊美和鼓勵,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成長環境。讓我們的誇獎,成為孩子前進道路上的助推器,助力他們在成長的天空中展翅翱翔,飛向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

這樣誇孩子,孩子越誇越不求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