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個有趣的推斷:

《人類簡史》作者認為,現在的人類能在幾萬年前消滅一起存在了幾十萬年的其他種類的智人,

最大的可能是我們這一支智人種類偶然的基因突變讓我們的祖先擁有了講故事的能力。

一、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故事似乎就注定要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對於孩子而言,小時候聽故事是一種最溫馨、最具感染力的啓蒙方式。

當夜晚的燈光柔和地灑在房間里,父母輕柔的聲音講述著一個個奇妙的故事,孩子的眼睛里閃爍著好奇與嚮往。

聽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彷彿置身於一個又一個不同的世界。

在《格林童話》的故事里,他們能看到善良的灰姑娘最終穿上了水晶鞋,和王子翩翩起舞,體會到善良終會得到回報的美好寓意;

聽到《三隻小豬》的故事,他們會為小豬們智鬥大灰狼的情節而緊張不已,也明白了勤勞和智慧能戰勝困難的道理。

二、無論是充滿奇幻色彩的《愛麗絲夢遊仙境》,還是寓意深刻的《伊索寓言》,這些故事像涓涓細流,悄無聲息地滋潤著孩子幼小的心靈,為他們的價值觀和想象力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三、隨著孩子識字量的增加,讀故事成為他們探索世界的新途徑。

繪本、連環畫……一本本故事書就像一個個神秘的寶藏,等待孩子去挖掘。

在閱讀故事時,孩子的專注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他們沈浸在書中的情節裡,跟隨主人公的喜怒哀樂而心潮澎湃。

比如在閱讀《夏洛的網》時,孩子會為小豬威爾伯和蜘蛛夏洛之間的真摯友誼而感動落淚;

在閱讀《魯濱遜漂流記》時,又會驚嘆於魯濱遜在孤島上頑強的生存能力。

通過閱讀,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不斷增強,他們學會了從文字中提取關鍵信息,感受作者的情感表達。

豐富的詞彙和優美的語句在閱讀過程中不斷被孩子吸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財富,讓他們的表達更加精准和富有文採。

四、當孩子有了足夠的積累,講故事就成為了他們展現自我的舞台。

讓孩子講故事有著深遠的意義。

講經典的故事,是對文化瑰寶的傳承。

當孩子繪聲繪色地講述《西遊記》時,孫悟空的機智勇敢、唐僧的慈悲善良等形象在講述中鮮活起來,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通過故事傳遞給了下一代;

講人家的故事,能夠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人際交往能力,他們能夠從別人的故事中感受喜怒哀樂,進而更好地理解他人;

講自己的故事,則是孩子對自己生活的一種反思和總結,通過故事,他們能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

五、有人說,一個孩子如果能講 300 個故事,那他語文學習、待人做事,基本沒什麼問題了。

這並非誇大其詞。故事裡蘊含著豐富的語言素材,能讓孩子在語文學習上如魚得水。

而在待人做事方面,故事中所傳達的價值觀和為人處世的道理,早已在孩子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六、好的故事,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璀璨星辰,照亮了孩子的心靈,豐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

從聽故事時的好奇,到讀故事時的沈浸,再到講故事時的自信,每一個階段都會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試想,一個孩子喜歡聽故事、讀故事,還會講故事,還有什麼不好的呢?

教育就是-讓孩子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