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沒有教養,就藏在9個細節裡! 你是不是經常會遇見這樣的孩子: 火車上、商場裡、電影院裡、餐廳裡,各種瘋跑亂竄,撞到人也不會說聲「對不起」;風景區裡、公園裡,亂丟垃圾、搖花折樹、隨地大小便···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小孩子嘛,長大就好了」。其實,點點滴滴的瑣事,都藏著一個人的教養。能夠站在他人的立場,將心比心 公共場合,說話、做事把聲音降低;搭電梯時,為後面的人按住開門鍵;遞刀具時,記得用刀把朝向別人···設身處地地將心比心,才是一種推己及人的溫柔。
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 自己的事盡量自己做,不輕易給別人添麻煩;別人的事量力而行,不輕易許下能力外的承諾。把自己的時間當時間,也要把別人的時間當時間。
守時守信,盡量不要遲到 明明答應只看半小時卡通,卻一直停不下來;明明約好一起出去玩,卻磨蹭得讓別人等半天···看似只是一些小問題,背後折射的其實是孩子是否有責任意識和信用。
尊重社交邊界,不窺探他人隱私 我們經常會用「童言無忌」來開玩笑。 其實如果你是被開玩笑的那個人,相信心裡肯定也不會舒服。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對孩子「分寸感」的培養。因為有些話,父母不教孩子可能永遠不會懂。
不要把別人的幫助,當作理所當然 這個世上,沒有什麼是應該的,也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 得到幫助時,不管大小都要教會孩子說聲「謝謝」。保持禮貌,常懷感恩之心,才是孩子隨身攜帶的「教養名片」。
尊重他人的不同,懂得寬容 看到男孩子長頭髮,就大聲嘲笑;看到有人在街上撿垃圾,就輕慢看不起··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一樣的生活環境,要教會孩子站在多元的角度,去看待當下的一切。
學會傾聽,別總拿自己當「主角」 會說話,可以贏得聽眾;但學會傾聽,才能贏得朋友。 不要總是打斷別人說話,也不要在談話時一直炫耀自己··學會了傾聽,才是學會了尊重。
控制情緒,不要因為一時發洩傷害身邊人 發脾氣,是一種無能的表現。學會解決問題,才是應該有的狀態。 父母可以教孩子學會疏解情緒,深呼吸、去外面走一走、從1數到10、找大人傾訴傾訴···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盡量不要亂發脾氣。
幾個具體小細節,分享給大家: 1、不要用目光上下打量別人。 2、不管在哪兒,不要隨地吐痰。 3、吃飯不要在盤子裡挑揀,不要拿筷子敲碗。 4、後面一個進門記得隨手關門,坐著不要抖腿。 5、洗了手不要隨意甩到別人身上。 6、指人時用整個手掌,而不是一隻手指。 7、聽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神不要游移。 8、離開位置時,輕輕把椅子放回原處。 9、不要隨便打亂別人講話。 10、去別人家裡,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11、吃飯的時候盡量不要發出聲音。 12、不要對人大呼小叫,不說髒話。
孩子有沒有教養,就藏在9個細節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