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的變遷

楊佩旋、王羿婷、楊子沅、劉筑文、游子嫻

  • 研究動機與目的:藉由研究生育率以達到了解其變化的趨勢以及背後的原因。
  • 研究方法:以台灣光復之後嬰兒潮的生育巔峰為起點,以網路取得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並且統整歸納,進而延伸到近年來少子化的現象。
  • 研究內容:
  • 嬰兒潮簡介:baby boom,意思是指在某一時期及特定地區,出生率大幅度提昇的現象。
  • 台灣光復嬰兒潮及特殊年份出生率
  1. 台灣光復嬰兒潮

時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46年)開始

原因:從戰場返回家鄉的男人,觸發了嬰兒潮。

特色:自1945年開始,台灣每年出生嬰兒數高達25萬人,連續20年屢創新高,一直到1950年代中期,嬰兒數還一度上達40萬/年以上。

影響:戰後艱困的生活環境使得這時期出生的孩子從小便養成吃苦耐勞的特性。同時在戰後教育逐漸普及,除了擁有大學學位的人數不斷攀升之外,愈來愈多的人選擇出國深造。而這些台灣戰後嬰兒潮時代出生的菁英份子也在社會上嶄露頭角,許多戒嚴時期的社會運動都看的到他們的影子。

  1. 2000年千禧年的嬰兒潮:這次的嬰兒潮幅度不如光復後的嬰兒潮,許多夫妻想要利用這個一生只有一次的特別年分,生個千禧寶寶。
  2. 龍虎年效應:華人地區的民眾因為迷信於龍年出生的子女會比其他生肖年分出生的子女優秀,而產生集中於龍年生子的趨勢。而虎年則是因為民間習俗裡傳說容易帶煞,所以大家會盡量避免在虎年生小孩。
  • 近年的低出生率:基本上出生率從1950年代之後開始逐漸減少,只有在特殊年份會略微上升。而出生率逐漸下降的原因除了婦女的教育程度提升之外,逐年攀高的育兒成本以及環境因素的改變都造就了逐年下降的出生率。故出生率的降低不是單方面的影像,而是整體社會環境變遷下衍生的結果。
  • 結論:

出生率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以下列舉幾項:

  1. 社會環境:大環境的鉅變會對出生率造成極端的影響,由戰後嬰兒潮能夠得知。
  2. 經濟狀況:從社會整體的經濟走勢以及家庭內的經濟來源是否足夠養育孩子都會被列入生育的考量。由於近年生育成本愈來愈高,許多夫妻便不會將養兒育女放入優先考量內。
  3. 習俗:社會上的傳統觀念以及風土民情都會對生孩子造成影響。舉例而言,台灣從以前就對於小孩的生肖有所追求,所以有了龍虎年效應的產生。
  4. 婦女教育程度:隨著婦女教育程度逐年提高,許多女性教育年限延後以及不斷上升的學歷,都會改變以往女性早婚早生子的狀況。而許多女性在高等教育下對於生小孩也會主觀上有一定的考量。
  5. 家庭與婚姻觀念:隨時間以及社會觀念的改變,以往習以為常的三代同堂現在是寥寥無幾,不但如此,頂客家庭的出現也是現代的趨勢。

 

綜觀上述影響生育率的原因,我們能夠大致了解在1950年代後生育率逐漸下降的原因。所以台灣生育率的低落不只是個人觀念的改變,和社會的趨勢也息息相關。近年來愈來愈多議題在關注少子化的問題,在逐漸提高社會福利制度以鼓勵生子的情況之下期望這樣的情形能夠有所轉變。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C%B0%E5%85%92%E6%BD%AE#cite_note-1

http://city.udn.com/66275/4963609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5560_1.html

>>將內容用自己的手機、平板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