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網路https://www.peoplenews.tw/news/e817e78d-49e7-499c-a386-d1e3a9697c20

黑水虻成蟲以極小體積類似蒼蠅蜜蜂的樣子,但牠繁殖的下一代幼蟲,可具驚人農業廢棄物的處理能力,出生18天內成長4千倍,是具豊富蛋白質的蟲體。(圖/陳世雄提供)

佛教認為不好的狀態,不要讓它停留,要設法「轉換」成為好的狀態,例如:煩惱不好,就要轉換,成為菩提。

台灣農業最大的煩惱是畜牧廢棄物,每年產生數百萬噸的畜牧廢棄物,

例如:豬糞、雞糞、牛糞,污染水源、土壤和空氣。

如果可以將這些煩惱轉換成為菩提,就是功德無量。

以俗語來説,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同樣令人欽佩。

 

在農業界或大自然界,有一種昆蟲叫「黒水虻(音同蒙)」,就是老天賜給人們的一種環保資源及食物禮物,牠存在已久,並不是新物種,只是人們過去忽略了牠的存在和作用,讓牠自生自滅。

但近年來,由於天然資源逐漸過度消耗,像石油在幾十年內將枯竭,人類或動物賴以維生的「蛋白質」漸漸不足,都預告未來地球生物的生存危機。

此時,微不足道的傳統昆蟲「黒水虻」之所以開始受到重視,因為牠的幼蟲是大量蛋白質的來源,而且牠的食物卻是人類最頭痛、最不好處理的各種農畜廢棄物,如此,黒水虻一方面可以幫忙處理農畜廢棄物和人類生活廢棄物如廚餘,另方面,又可供給蛋白質,就是標準的「化腐朽為神奇」。


像小蠶的黑水虻幼蟲,是吃農業廢棄物迅速長大的神奇昆蟲,又具豊富蛋白質。(圖/陳世雄提供)

如果推廣得宜,將各種農業廢棄物,拿來餵黑水虻,變成乾淨健康的蛋白質食物和堆肥。

將來全國的農場、畜牧場,將不再有廢棄物到處污染,做到「零廢棄物,零污染」的循環經濟,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將來可以推廣到學校,處理廚餘。推廣到社區,甚至都市,成為乾淨綠色的永續城市。

現階段,黑水虻主要是可以做為動物飼料中蛋白質來源。

目前動物飼料中的動物性蛋白質只有兩種來源:魚粉和骨粉。

人類濫捕小魚製作魚粉,造成海洋資源枯竭,有科學家預計2048年以後,全世界就沒有魚可以捕撈;但如果用骨粉當飼料蛋白質,風險也很大,狂牛病的「Prion」變性蛋白質,高溫都煮不死,所以例如:吃雞肉,如果雞是吃過含有狂牛病的骨粉飼料,吃雞肉的人就有可能垂直感染狂牛病。

所以黑水虻將是未來取代魚粉和骨粉,最重要又安全的動物飼料來源。更進一步説,甚至可能是未來魚源枯竭,人類食物最後的蛋白質來源。

如果我國畜牧業不再用魚粉和骨粉當為飼料,改用黑水虻替代,就可避免狂牛病風險及海洋資源枯竭的悲劇。

黑水虻的神奇作用,是幼蟲能將廚餘或畜禽糞便等農牧廢棄物,作為食物,轉化為蟲體蛋白質。

據估計,一隻幼蟲在成長過程,有可以處理廚餘或農牧廢棄物2~3公斤的能力,幼蟲孵化出生18天內,體積體重增長4,000倍,有效解決垃圾的環境污染問題。

之後,將收獲的幼蟲摻入做為動物蛋白飼料,可餵食雞、牛、豬、魚等,體型碩大,禽畜動物喜歡取食,經濟和生態環境效益,兩者得兼,十分驚人。

最特別是黑水虻成蟲,羽化為有如蒼蠅或蜜蜂,但口器退化,不再進食,也不會騷擾人類,造成人類困擾,甚至不良副作用。

牠只是安靜躲在樹葉上,吸食少量水分,繁衍後代,週而復始。

 

「黒水虻」能化腐朽為神奇,解決農畜廢棄物,又同時能提供動物性蛋白質給畜禽,必要時,人類也可利用,簡直是「完美昆蟲」,值得各界有識者多多鼓勵推廣。


黑水虻成蟲口器退化,不再進食,也不會騷擾人類,造成困擾,筆者稱之為「完美昆蟲」(圖/陳世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