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不是看領導人在的時候,能怎麼樣;而是看領導人不在了以後,還能怎麼樣;一個公司、一個組織、一個團隊亦是如此。
文◎馬文彬
本期「君、臣、佐、使」系列要來跟大家聊聊隋代。一般來說,咱們東方人比較不屑這個朝代,畢竟國祚只有短短的37年,不要想說要找到一個好的「佐」,光真正能稱得上「君」的,也只有兩棒,第一棒是虎頭蛇尾的隋文帝,第二棒就是惡名昭彰的隋煬帝,基本上,父子倆的打擊率都不太好,光打韓國3次,就把自己幾年累積下來的老本打光光,整個朝代甚至被剛進大聯盟的小將李世民給三振出局了。
東西方評價兩極
但在西方人眼中,這個隋代卻是中國的第二帝國時代崛起的先驅,文帝跟煬帝二人不僅是劃時代的大英雄,更是媲美秦始皇的偉大人物。怎會差這麼多呢?筆者左思右想,終於想通一個道理:畢竟去蓋長城跟挖大運河的人,不是這些西方人的祖先,所以蓋這些東西害死了多少人,對他們來說就像是國內的振興經濟方案一樣,只有「無感」二字可以形容。
回到主題,就像秦代成就了漢代,隋代一樣成就了唐代。隋代的兩任老闆,不但終結了360年的中原內鬥,讓中國再次成為一個大一統國家,更修築了京杭大運河,使得中華民族正式成為一個能快速發展民族融合的有機體,實質來說,算是很有貢獻的。
但後朝總是會說前朝的壞話,以強化自己起兵革命的正統性。胡適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雖然很多人說他沒說過),遇到像漢、唐這樣強盛的後朝,秦、隋這樣倒楣的前朝,難免只能變成別人練拳的沙袋,這些史官能把前朝寫得多壞,就寫得多壞。想想咱們中華民國好像也遇到了這樣的倒楣事,哎呀,又扯遠了!
文武雙全的全方位名佐
如果硬要找出隋代的「名佐」的話,其實還是有一個蠻值得討論的人物,這個人是誰呢?就是能文能武的少年英雄——楊素。出生於將門的楊素,有得天獨厚的習武條件,他終日苦練武藝,練就了一副好身手,騎馬搏殺、彎弓射箭,無不精熟;不僅如此,楊素還苦心學習文化科目,大異於一般武夫,舉凡經史典籍、禮樂書法、乃至占卜之術等等無不鑽研,尤其寫得一手好文章、好書法,他的草書號稱像筆走龍蛇,隱隱然有飛騰之勢,隸書又圓潤飽滿,巍巍然堅如磐石,簡直是集合關羽、周瑜、諸葛亮於一身。
楊素習文與一般迂腐儒生又有不同,他非常留意治國安邦之策,關注文韜武略,時時以天下興亡勸勉自己,這爲他日後率軍征戰、參掌朝政、治理國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就如同在我們這個直銷產業一樣,有的領導人可以身先士卒、創造業績,有的領導人可以溫馨關懷、不離不棄,有的領導人可以講課激勵、培育人才,但能宏觀地全方位學習,又能專注地深入鑽研各個科目,這樣的領導人就少之又少了。
身先士卒,賞罰分明
楊素可以讓我們直銷從業人員學習的地方,主要分成兩個部分,首先就是他打仗的衝勁。楊素領兵打仗,格外強調勇猛頑強,不怕犧牲,有膽敢違抗軍令者,立即格殺勿論,從不姑息遷就。他常對將士說:「不論你們過去功勞有多大,資歷有多深,只要違反軍紀或是沒完成任務,就不要回來見我。」每次戰前,他還會整肅部隊,凡有過失的,哪怕是一點點小錯,都問斬於軍前,動輒幾十人,多則百餘人。大戰未開,己方陣前就先血流成河,而他卻談笑自若,像沒事一樣。這不僅是殺一儆百,簡直是殺百儆萬!
開戰後他命令擂鼓助威,士兵們踏着戰友的鮮血奮勇爭先。每次衝鋒都是以必死的決心前進,士兵必須戰勝敵人,或者戰死敵陣,絕不許活着回來。如果敵人尚未消滅而自己卻活著回來,則後面的梯隊可以直接把前隊退回的將士立即斬於陣前,然後再接著向前衝。如此不要命的打法就像是18世紀英國的海軍中將尼爾森將軍(Horatio Nelson),尼爾森能在特拉法加戰役殲滅西班牙無敵艦隊,就是有這種戰死疆場的決心,相同的,楊素能打跑突厥、盪平江南,也全倚靠這種熱血打法。
然而,楊素帶兵打仗之所以能做到這點,關鍵有二:一是作戰時身先士卒,楊素總是衝鋒在前,為將士們做表率;二是戰後論功行賞,為將士們的封賞據理力爭。當别的部隊打了勝仗,很多將帥僅知自己在上面邀功請賞,使得將士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卻得不到什麼好處,挫傷了將士們的積極性。
楊素則不然,他不但能打而且敢要,每次跟隋文帝要求封賞,豪氣中帶著霸道,總是能幫下屬爭取最大的福利。凡跟著他打仗的,不愁打不了勝仗,打了勝仗更不愁沒封官論賞,所以許多英雄豪傑都願意跟隨他,在他旗下作戰。
看領導人不在後還能怎樣
當然,楊素不是聖人,也是有一些做法值得我們直銷人反思。比如說有一回,楊素跟妻子鄭氏吵架,他在氣頭上便憤憤不平地對鄭氏說:「我如果哪天做了皇帝,你也别想當皇后!」沒想到鄭氏竟把這話告訴了隋文帝楊堅。臣子想做皇上,這還了得!幸虧楊堅太瞭解楊素的為人,知道他說的只是氣話,便從輕發落,給了他一個停職反省的處分,換成一般人可不一定這麼幸運了。
像楊素這樣的一代「名佐」,出將,他能縱横馳騁,決戰千里;入相,他能經世致用,安邦定國,實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不善於隱藏自己的個人感情和政治傾向,在權勢日重之時,任人唯親,排斥異己,受到世人的詬病,才短短傳到第二代楊玄感,滿門子孫就因叛亂被隋煬帝盡數抄斬,這也是值得我們警惕的地方。
總結來說,秦雖二世,卻成就了西漢200多年的國泰民安,隋雖二世,亦成就了唐代近300年的富貴榮華。再說到晉文公,他僅在位9年,就以崇信尚義的人格特質,奠定了晉國100多年的富裕強盛;雍正帝登基13年,打擊貪腐,掃蕩權貴,保住滿清之後將近200年的江山。因此,就如同我常跟夥伴分享的,一個國家不是看領導人在的時候,能怎麼樣;而是看領導人不在了以後,還能怎麼樣,一個公司、一個組織、一個團隊亦是如此。
(原刊載於2015年12月【直銷世紀】276期,欲購買紙本雜誌,請至直銷世紀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