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音樂學習十問

2015/04/12  作者: 柳百珊

 幾個月前,附近鄰居的小孩開始學鋼琴了!我與這個小朋友尚無緣謀面,倒是「聽聞」許多!從他半夜哇哇哭聲起,幾年過去了,這位「小男孩」,半年來不定時在日或夜,用他極生疏的琴音為社區添了一些「悅音」(樂音)!我心想,這孩子真不容易,小小年紀就能這麼規律、反覆的練習;然驚訝之餘,心裡馬上浮現另一個詠嘆:孩子的媽真有辦法!

 

這個初學鋼琴的小男孩讓我有一個動力,坐到案前整理了經常被問及但從沒付出文字的問題,我願分享我的經驗與想法,提供父母或師長們參考,更希望拋磚引玉,喚起更多的交流!因為我希望這社會有更多的孩子學習音樂,而且持續下去!

 

Q:幾歲的孩子開始學樂器最好呢?

台灣學音樂的年齡越來越小,音樂教育已普遍進入學園和家庭,有準媽媽甚至從胎教就開始注意音樂上的淺移默化了!但「學音樂」,或更精確地說「學樂器」,則從6到7歲開始比較適當,因為這時孩子手指的大小肌肉發育已能達到精細的運動技能,彈、拉樂器時不會太吃力。但大部分的管樂器,如雙簧管、單簧管、薩克斯風等,則等年紀更大一點再學,因為這類樂器需要考慮到手指的長度和換牙的階段,學習前最好和專業的管樂老師討論過!一般觀念認為,學樂器越早越好,但千萬不能揠苗助長!

選擇樂器之後,接下來最大的挑戰是─練習!對小小學童而言,練習需要極大的專注力,但一天練習30分鐘是少不了的。一週上一次課之後,其餘6天就把樂器晾在一邊,這不但不進步,學習也沒有成就感,終會影響孩子的動機,很快就會轉移興趣了!正如學其他課程一樣,「持續練習」是最基本的要求,有時學音樂甚至需要更多!

如果孩子能按部就班練習,爸爸媽媽一定要讚美表揚!反之,多一點正面肯定與鼓勵也有助於提高練習的主動性!

 

Q:該如何為孩子選擇最適合的樂器?

曾經採訪過一些音樂家,問起他們為何會選擇演奏某個樂器時,不乏聽到他們的答覆是:因為我家裡剛好有這個樂器…!舉個例子來說,家裡剛好有支老舊的吉他,所以…;但我們都知道,這不會因此而誕生一位吉他演奏家!我要說的是,「偶然」,絕對不能成為孩子選擇樂器的主要原因!因為孩子會被某一種樂器的聲音、外型等所吸引,這會影響他對樂器的偏好,和未來學習的動機;我認為,選擇樂器前應該聽聽孩子的想法,允許他參與決定!

但我們也許不太放心小孩子的「決策能力」,這的確無可厚非!為了幫助孩子做出「明智」的決定,不妨讓他們有機會認識不同的樂器,聽到更多不同樂器的聲音!不必擔心,想這樣做就必須「買給你!」,家長們而是有聰明的作法:帶孩子參觀樂器博物館或逛逛樂器行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我非常贊同有些學校的作法,類似樂器「循環」的道理:讓孩子有機會擁有一項樂器,好好認識它並嘗試演奏它,幾週之後再換另一項樂器…;此外我也認為,在幼稚園階段就可以安排介紹樂器的課程,幫助學齡前兒童早一點找到他們喜歡的聲音!

 

Q:在哪裡可以找到教樂器演奏的老師?

這是很多父母關心的問題,找老師通常透過口耳相傳、熟人介紹、朋友推薦的方式,但另外有幾個管道也可以找到適合的老師!

我建議家長們可以聯繫各大學的音樂系所,他們幾乎可以提供任何一種樂器的老師;另外,越來越多的私人音樂班在這早期音樂教育中也佔有一席之地,他們通常可以具體推薦音樂教師;此外,樂器行有時也有相關師資可以提供。

 

Q:如何選擇老師?

傑出的演奏家或演唱家,並非理所當然就是一位「好」老師!在音樂教育的領域中,除了藝術造詣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學和激勵學子的能力!尤其對初學者而言,能迅速地評估學生的能力,對其優、缺點個別因材施教,無疑的是一位好的音樂老師的必備條件!

素材內容上,老師要能提供不同類型、派別的音樂曲目,藉此為進入更寬廣的音樂世界;此外若能在課程中加入「即興」訓練更好!因為孩子不僅僅只按照指示彈奏或拉奏,受「照譜彈」侷限,也會有較多的意願演奏音樂!

 

Q:音樂課中,除了學習演奏技巧、練習讀譜外,還可以學什麼?

音樂領域浩瀚無窮,完整的音樂課(音樂教育)建議也應當包含:

● 更進一步認識樂器,尤其是自己彈奏或拉奏的樂器

● 音樂理論與樂理

● 音樂欣賞與理解

● 視唱、聽寫

● 曲式與風格

● 即興演奏能力

 

Q:幼稚園裡的音樂課和音樂班的音樂課或器樂家教課有甚麼不同?

我個人觀察,幼稚園裡的音樂課大部分由一般的老師來教,這與在音樂班或個別音樂課由專業的師資指導大不相同!音樂學院或大學針對音樂教學專業進行教師培訓,在基本的音樂教育上提供了較高的藝術概念和品質;專業的音樂老師都受過樂器、語言與聲音訓練,這是為了能在音樂教育不同領域的課目中,運用自如而裝備的必要能力。我認為這是在幼稚園、安親班所提供的音樂課,與現行討論的早期音樂教育,不一樣的地方:主要在於專業師資的差異!

 

Q:學齡前兒童的音樂課學些甚麼呢?

上小學前(6歲)的音樂課,選擇越來越多了!

很多的音樂班提供親子課程,主要針對4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設計。這類課程也教樂器演奏,而且大部分是鋼琴,父母親跟著學唱歌、學彈琴;如果學的是非旋律性的樂器─如打擊樂,爸媽就跟著敲打樂器或律動!嚴格來說,這個階段學音樂的目的,不在於讓孩子很快的學會一項樂器,而是從聽音樂、做音樂、律動或舞蹈中,發掘音樂的樂趣,為接著可能的「嚴肅學習」打好基礎!另外,我也發現,這樣的課程的最大效益之一是在家長身上:許多過去沒有上過音樂課的爸媽們,也從陪孩子上課的過程中得到音樂的啟發,回家後讓整個家庭充滿音樂氣息,豐富家庭生活!家庭活動不再只有一起看電視!

相對的,有些4到6歲學齡前兒童的課程,大部分就沒有家長參與了!音樂班提供的是大班制的上課方式,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開始學習樂器、認豆芽菜!音樂搭配唱歌、跳舞或遊戲,主要寓教於樂,讓孩子「玩音樂」玩得開心,自然而然喜歡接觸音樂!這些都是為將來的音樂學習鋪路,因此反而是家長要有耐心,甚至改變觀念:千萬別過度要求孩子在樂器演奏上一定要有「長足的」進步,幫助孩子對音樂產生更高的興趣,與音樂產生密切連結,將來的學習之路,就勿須你時時鞭策了!

 

Q:我自己不會唱歌,也沒學過樂器,一點音樂細胞也沒有!我的孩子學音樂,我能幫他甚麼?

我認為,就是自認沒有音樂細胞的父母(儘管這不太可能!)也是學音樂的孩子的重要助力!首先,為他預備一個學習的環境,就是最大的支持!

客觀條件上,提供孩子一個每天固定練習的空間和時間。從一開始就養成好習慣,這很重要,一旦有了「慣性」,就會容易很多!初期,父母親需要設計一些誘因,吸引孩子按部就班,例如在玩電腦之前先練習30分鐘;練習結束後可以和小狗玩、散步…等等,這部分的創意鼓勵家長因時制宜,自由發揮了!總而言之,想方設法來克服孩子天生的抗拒心態,打破「必須練習」的壓力,是為最高指導原則!

對學習中的孩子而言,來自父母的支持之一,就是鼓勵!持續的「監督」並非最佳方式,有時甚至會招致反效果,讓孩子大感挫折!儘量避免在孩子練習的時候,常常爆出「這裡拉的不對」、「剛剛有個音彈錯了」等諸如此類的提醒!不如安靜的聽,對孩子更有幫助!家長可以在老師的課業要求之外,偶而給孩子一點不同的目標,做到了就大大讚美與肯定!認同會激發更旺盛的學習動機!但要特別強調「做到了」!無緣由的稱讚並不需要!

對於學齡前兒童而言,學習過程更需要父母親的從旁協助,尤其在課程內容上。因此建議,家長還是跟著孩子一起上個別課,為孩子做上課筆記,寫下需要練習的功課、練習的方法、和老師的解說重點等!隨時和老師討論孩子學習的情況和進度,也要相信你所選擇的老師和他的教學方式!

 

Q:我的孩子想學鋼琴,可是我們家裡的是電子琴,這樣就夠了嗎?

在還不清楚是否繼續學鋼琴,或還在初學階段,以電子琴或Keyboard來代替鋼琴是可以的。但仍需注意,電子琴琴鍵的盤寬度必須和鋼琴的一樣,否則仍不建議!

長期來看,電子琴無法取代鋼琴!大約半年後,買或租一部鋼琴是必要的。現也有所謂的「電鋼琴」,可以隨時戴上耳機練琴都不擔心吵到別人!不論用甚麼琴,考量的重點就是「觸鍵」,需要與真的鋼琴相同,才不致影響手指對琴鍵重量的感覺,和進一步技巧的建造;若習慣了電子琴比較輕的觸鍵,屆時轉到鋼琴上,則需要花一段時間才能矯正過來,過程很辛苦!

 

Q:我已是成年人了,很想學樂器,還來得及嗎?應該注意甚麼呢?

成年人當然也可以學樂器!的確,學樂器越早越好,但只要你有興趣,任何時候開始絕不嫌晚!

因為已經成年了,對自己想學的樂器和期待也比較清楚,這些都可以與老師詳細地討論,並明確告知,以便老師能根據需求設計課程,達到目標!事實上,成人想學樂器時通常不乏動機,只是要多一點現實考量,請自問自己是否能規律的練習?尤其已經就業的人士,「時間」往往是決定性的因素之一!

此外,對於無法上個別課的成人,也有教材與影音設施提供自學,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除了自修外尚可自娛,一舉兩得!

以上十問,提供個人淺見分享!不論你是為孩子安排音樂課而操心的父母,或對學習音樂有興趣的成人,大家皆有共識:音樂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以此為唯一目標,那麼學音樂將是最美的享受,反覆練習也甘之如飴!

 

出處: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06/article/2650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