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傳媒  整理報導2016/3/28

學者證實台灣雲豹已滅絕

學者證實台灣雲豹已滅絕

光明種子——陸地上的諾亞方舟

考古學顯示,地球生物曾遭遇五次大滅絕;而在快速工業化、現代化的當今社會,每20分鐘,世界上就有一種物種消失。

原生的植物被更有效益的經濟作物、糧食作物取代;動物因為棲息地縮小、環境污染而逐漸消失……這場正在上演的災難並非天災,也不是地變,而是人類引起的大災難——我們人類,因為貪婪與過度開發,正在為地球製造第六次大滅絕。

有人主張開發,就會有人追求保存;聯合國農糧組織、多國政府及許多非盈利組織早在多年以前就開始意識到保存「種原」的重要性。

這些存放種原的單位有個神聖的外號:「陸地上的諾亞方舟」,又叫做種子庫、種原庫;種子庫中,挪威斯瓦爾巴種子庫為「中央總部」,與聯合國農糧組織合作,定期儲藏來自全球各國1,400個分支種子庫的農作物種子。

 

因為人禍 2015年斯瓦爾巴種子庫首次提領種子

當分支種子庫在政局不穩或環境面臨威脅的國家,遭受到戰爭與其它因素破壞後,中央總部的存在就顯得格外重要;2012年,坐落在敘利亞的「國際乾燥地區農業研究中心ICARDA(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Dry Areas)」受到內戰衝擊,造成研究人員無法繼續種植作物,當ICARDA搬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後,ICARDA決定從存入斯瓦爾巴種子庫的325箱種子中「提取」130箱來繼續研究。

其實戰火不斷的敘利亞有著非常特殊的耐旱作物,同樣乾旱的澳洲與非洲就非常需要耐旱作物來種植,尤其因應當代氣候劇變形成的乾旱,耐旱作物已是必備的「救命」作物。

 

台灣的陸地諾亞方舟

寶島台灣地理環境特殊,位於亞熱帶及熱帶地區,地形各異:平原、盆地、丘陵、高山甚至海洋,有著非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范宗宸於2012年10月《科學發展》所發表的《台灣植物種原的「諾亞方舟」》一文中陳述了:據調查,全球一致的維管束植物約有24萬種,在台灣就有4萬餘種,相較於其他地方,台灣可稱種原豐富的地區。

2012年台灣輸送了1萬2千份的種子保存於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中;面積不大的台灣,卻有亞蔬—世界蔬菜中心總部與國家作物種原中心,這兩個研究機構多年來致力於作物種原的保存,台灣種子庫充沛的「農民力」應當被更多人看見及了解。

 

作物種原中心

1_2

田間保存區,為了保存那些非以種子保存的物種。

1986年,美國農業科技顧問Sylvan Harold Wittwer建議台灣應制定種原搜集的長短程目標,並成立現代化的種子庫來保留珍貴的遺傳資源。

農業試驗所便由當時的所長杜金池博士主持,成立小組開始規劃台灣種原中心的建構;他們找了有經驗的專家來指導、實地到各國的種子庫考察研究,綜合各家種子庫的優缺點後,再為台灣種原庫做出規劃,小組以國際稻米中心的種原庫為藍本,以永續保存種原為責任,在構建國家種原作物中心時就特別注重「安全」的觀念。

建築體本身有抗震(7級)、防水、防火、防鼠、防蟲、防潮的要求,庫房則保持恆溫與恆濕,內分短期庫(隨時取用的種原)、中期庫、長期庫。

中期庫裡有 639 種作物的 7 萬份種原,這裡頭的種原主要是作為交換、繁殖及評估用的,也作為基礎材料補充用,以保持長期庫材料品質的穩定;長期庫裡有 397 種作物共 3萬5千份的種原,可以保存 30到50 年或更長久,主要概念是永續保存。

另外,農試所還考慮到作物並非都以種子繁殖,另設有7個田間保存的「田間種子庫」,分別是:高海拔種原保存(南投信義鄉)、中海拔種原保存(南投羅娜農場)、亞熱帶與熱帶果樹種原保存(嘉義、鳳山)、木本花卉種原保存(古坑)與柑桔類種原保存(關西)。

 

台灣原生稻 氣候劇變下的無價之寶

農試所目前保留一塊地種植台灣原生稻,這塊地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也不灑農藥,任其自由生長,前農試所種原中心組長黃勝忠形容說:「它們活得很高興。」

黃勝忠:「這種稻子不怕蟲、不怕病,沒水也活得下去,水多也死不了,萬一人類浩劫真的來了,什麼作物都長不出來時,這種稻子就是我們唯一的希望了。」

2009 年 2 月,台灣正式加入「聯合國全球種子庫計畫」,將特有的水稻及雜糧、蔬菜等 15 種作物合計 12,639 份種子材料送到全球種子庫備份保存, 2009年已將4014份台灣水稻種原送達挪威,2010年3月又送3260份大豆種原過去。在亞洲地區連日本及中國大陸都還沒有這個行動,台灣農試所已捷足先登,為「台灣保種行動」增添了一層保障,也為「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做好準備。

 

跨越國際 世界最大的蔬菜種原蒐集組織 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

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間,二戰後許多國家發生了饑荒,當時急需大量糧食來養活日益增加的全球人口。在聯合國世界銀行之下,成立了15個國際農業研發機構,研發人類所需的各種糧食。

地跨溫帶、熱帶、亞熱帶的台灣,因地理位置獨特、天然資源豐富、政府政策扶植並且農業人才濟濟,遂被選為亞蔬——世界蔬菜中心(AVRDC- The World Vegetable Center)總部。

亞蔬中心的工作重點在於開發蔬菜優良品種、增進蔬菜營養價值及搜集原生蔬菜的種原等,原生植物是指在當地生存已久、融入當地民眾飲食方式的半野生食用植物,不但擁有多元、豐富的口感,而且通常具有很好的抵抗病蟲害能力。

亞蔬中心另外一項傲視全球的資產,就是它蒐集並擁有全世界最多的蔬菜種原。至今蒐集超過來自一百五十五個國家、四百三十種類、五萬七千品種的蔬菜種原,是全球知名的蔬菜研發重鎮,在國際間享有極高的聲譽。

亞蔬中心2008年就開始參與「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計畫,將收藏的蔬菜種子備份存放於位於挪威北極圈內的末日種子庫。

 

全球諾亞方舟——斯瓦爾巴種子庫

15

斯瓦爾巴末日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

斯瓦爾巴末日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是挪威政府在北極冰洋的斯瓦爾巴群島建造的一個保存全世界農作物種子的貯藏庫。這個工程得到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支持,被稱為是全球植物基因的「諾亞方舟」

建立之初即考慮到核戰、全球海平面上升等災難打擊的挪威斯瓦爾巴種子庫,是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儲存庫;它建立在寒冷、荒蕪,對人類生存不利的惡劣條件之地,即便斷電,永久凍土也能保證儲存的種子們新鮮無虞;種子庫的「天然衛士」是群島上的原住民——5000隻北極熊,他們日以繼夜的巡邏,是種子庫的天然屏障;各種極致安全條件的滿足下,挪威種子庫又被譽為「世界末日種子庫」,種子庫把人類已知的所有種子品種,建立了樣品,收藏在北極糧倉。

挪威種子庫每個貯存室面積為375平方米,種子盒被安放在一排排金屬架上。每個盒子裝有大約400個樣本,放在聚乙烯包裡,每種樣本有大約500組種子,密封在防水的鋁箔片裡,以防斷電時製冷系統失效——常規的貯存溫度保持在零下18攝氏度以下。

保存在零下18攝氏度條件下,小麥、大麥和豌豆等重要農作物種子可持續保存1000年;而生命力最強的高粱種子,大約能存放1.95萬年。

目前,全球已經有約1400多家種子銀行,但由於挪威斯瓦爾巴種子庫無與倫比的安全性,更顯與眾不同。「世界末日種子庫」造價高達911萬美元,《時代》周刊將其評為2008年「50項最重要發明」之一。

 

延伸閱讀:
《第六次大滅絕》 伊麗莎白.寇伯特 著,天下文化出版社。
《獵殺海洋》 卡魯姆.羅伯茨 著,我們出版社。
《守護人類存糧 挪威「方舟」種子庫首度開門提取樣本》 作者:阿咖,地球圖輯隊。
《台灣參與聯合國全球種子庫現況》 作者:農業試驗所種原組-陳述、魏趨開、黃勝忠,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2009年12月,80期。
《台灣植物種原的「諾亞方舟」》 作者:范宗宸,《科學發展》2012年10月,478期。
《保護希望之苗的國家作物種原中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http://theme.coa.gov.tw/storyboard.php?web=S&parcat=21539&id=2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