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

林佳龍化身林教授 為中市府團隊上共識課

點閱794
我要評比

龍團隊建立實現「創意城市、生活首都」共識
台中市長林佳龍對市府團隊強調四大施政價值 ,目標是實現台中「創意城市、生活首都」。(盧金足攝)

台中市長林佳龍化身林教授,為市府500多名中級以上主管、非主管的公務員,上一堂市政理念共識課程,林佳龍暢談的施政理念,強調縮短城鄉差距、照顧社會弱勢、引領社會投資創新、革新行政效能是四大施政價值,不斷努力,一定可讓台中實現「創意城市、生活首都」的願景。

 

林佳龍以「2025台中願景規畫」為題,在台灣大道市政大樓集會堂展開專題演講,從重大政見「大台中123」,一條山手線、二個海空港、三大副都心的大架構下,分別就交通、建設、都市計畫、智慧營運等層面,說明台中未來的發展方向

 

此外,包括社福、農業、青創輔導、行政革新等部分也必須持續進行,強調硬體建設的同時,更需要軟體的配合,台中才能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

 

「政府的存在,是為了人民!」林佳龍說,「願景、行動、服務領導」是他的三大領導哲學,由市長服務局處首長及各區區長,局處首長及各區區長服務機關公務員,市府整體再由上而下共同服務人民,搭配市府四大施政價值,才能真正改變人民的生活。

 

他指出,市府願景策略包括「便捷台中」、「智慧台中」、「希望台中」、「健康台中」、「美麗台中」、,將台中打造為「創意城市、生活首都」。

 

其中,「便捷台中」建立在MR. B&B複合式交通運輸系統上,由交控中心透過智慧交通控制系統及水湳、豐原、台中等轉運站,搭配「自行車369」計畫,可讓台中交通深入大街小巷,民眾也更有意願加以使用,如此就可減少自行開車騎車的機會。

 

為推動台中智慧發展,林佳龍也仔細說明水湳智慧城的規畫方向,包括智慧營運中心、水湳轉運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台中城市文化館、中台灣電影中心、水資源回收中心等結合起來,加上從海空雙港延伸「雙港輕軌」,不但是台中的一顆珍珠,也將是台灣第一個低碳創新智慧城市的示範區。

 

林佳龍闡述「希望台中」,強調城市必須要有溫度,要提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彼此互相扶持,社會才有溫暖,市府「

愛鄰守護隊」整合民政、社政、衛政等資源,深入大街小巷

,關心獨居老人等弱勢團體,可帶領他們走進社會,不再孤單。

 

政策面則包括托育一條龍、樂齡(托老)一條龍、在霧峰成立國際NGO中心、食物銀行、社會住宅等政策,讓每個人對生活都擁有希望。

 

林佳龍說,中央已同意市府人事編制調整案,所獲得的人力將用在「運動健康局」以及相關局處組織的調整上,因此,「健康台中」部分,將由運動健康局專責處理運動相關業務

,加速推動各運動場館的設置計畫,並爭取中央同意在台中設置國家級培訓中心,讓台中從根本發展體育,培養更多人才,迎接2019東亞青運的挑戰。此外,與飲食健康息息相關的「新五農政策」,傳承農業技術,將輔導業者生產出安全高品質的農展品。

 

「美麗台中」部分,市府正緊鑼密鼓籌辦2018台中世界花博,而「8年100萬植樹計畫」、水域整治、景觀營造、公園新闢、花都藝術節、舊城再生、綠空鐵道軸線計畫等,種類眾多,實施範圍廣闊,要讓台中每一個角落都漂亮起來,也讓花博的舉行成為台中改頭換面的契機。

 

林佳龍表示,上任一年半來,台中的改變已經開始,「中部崛起,領航台灣」是他的信仰,也是可實現的夢想。展望未來,市府將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施行各項政策,並做得比市民期待的更快、更好。他也勉勵市府同仁採取行動,以為市民服務的態度,共同朝向生活首都的目標邁進。

(中時)

關鍵字:台中市府林佳龍
點閱794
我要評比

好友人數

相關新聞

發表意見(1)

健康訊息

今日精華篇105.05.28
【1】靜思語
◎ 天上最美是星星,人生最美是溫情。

◎ 人生多一份感恩,就多一份美化。

◎ 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福、惜福。

◎ 受人滴水之恩,當須湧泉以報。

◎ 與朋友相處要多感恩、知足、善解、包容。
◎ 要原諒一個無心傷害人的人;不能做一個輕易就被別人傷害的人。

◎ 塵世裡最珍貴的禮物是原諒。

【2】
點穴法–12種急症的急救

通常也許你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某些急症或者常見病突然發作時,往往因為不能及時趕到醫院接受治療,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甚至發生意外。其實,在此種既缺醫又無藥的緊急情況下,只要掌握幾招非常實用的徒手點穴治病的方法,就能為患者贏得送往醫院接受治療的寶貴時間。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12種急症的急救妙招–點穴法:

1.治暈厥:
中暑、中風、虛脫時,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這時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壓患者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持續2~3分鐘,一般會緩解。

2.治休克:
刺激人中穴(位於人體鼻唇溝的中點)具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當遇到中風、中暑、中毒、過敏的病人突然出現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等情況時,可用大拇指尖按壓其人中穴往往能夠起到急救的效果。

3.降血壓:
高血壓患者因生氣、暴怒、激動、勞累等原因往往導致血壓會急劇上升,這對患者生命有極大的威脅。此時按壓勞宮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處),常常可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

4.止胃痛:
胃痛時,用雙手拇指按揉雙腿足三里穴(位於膝蓋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待有酸麻脹感後堅持3至5分鐘,胃痛便可明顯減輕。

5.止心絞痛:
心絞痛發作時常常伴有胸部壓迫感、窒息感等。此時可按壓至陽穴(位於人體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一般按壓3~6分鐘,心絞痛即可得到有效緩解。

6.止膽絞痛:
膽囊炎、膽結石發作時,右上腹可發生劇烈絞痛。病人可用大拇指持續按摩右小腿的陽陵泉穴(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2分鐘,即可獲得良好的止痛效果。

7.止腎絞痛:
腎絞痛發作時患者往往苦不堪言,此時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反復按摩3~5分鐘,腎絞痛便可得到緩解。

8.止呃逆:
呃逆時,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位於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處),至有酸痛感為宜,持續半分鐘到1分鐘,呃逆就會停止。

9.止鼻血:
鼻子出血時,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己的腳後跟穴(位於踝關節及足跟骨之間的凹陷處),左鼻出血捏右腳跟,右鼻出血捏左腳跟,即可止血。

10.止嘔吐:
嘔吐時,患者可用中指壓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來止嘔,應壓至有酸脹感為宜,約1分鐘即止嘔吐。

11.止頭痛:
頭痛發作時,患者自己可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頭部雙側太陽穴(位於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一寸凹陷處),壓至有脹痛感並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約1分鐘,頭痛便可減輕。

12.治便秘:
便秘者在大便時倘若用左手中指點壓左側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側2寸處),至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堅持1分鐘左右,就會有便感;然後屏氣,增加腹內壓,一會兒即可順利排便。(當代健康報)

點穴法–12種急症的急救

通常也許你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某些急症或者常見病突然發作時,往往因為不能及時趕到醫院接受治療,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甚至發生意外。其實,在此種既缺醫又無藥的緊急情況下,只要掌握幾招非常實用的徒手點穴治病的方法,就能為患者贏得送往醫院接受治療的寶貴時間。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下12種急症的急救妙招–點穴法:

1.治暈厥:
中暑、中風、虛脫時,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這時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壓患者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持續2~3分鐘,一般會緩解。

2.治休克:
刺激人中穴(位於人體鼻唇溝的中點)具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當遇到中風、中暑、中毒、過敏的病人突然出現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等情況時,可用大拇指尖按壓其人中穴往往能夠起到急救的效果。

3.降血壓:
高血壓患者因生氣、暴怒、激動、勞累等原因往往導致血壓會急劇上升,這對患者生命有極大的威脅。此時按壓勞宮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處),常常可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

4.止胃痛:
胃痛時,用雙手拇指按揉雙腿足三里穴(位於膝蓋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待有酸麻脹感後堅持3至5分鐘,胃痛便可明顯減輕。

5.止心絞痛:
心絞痛發作時常常伴有胸部壓迫感、窒息感等。此時可按壓至陽穴(位於人體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一般按壓3~6分鐘,心絞痛即可得到有效緩解。

6.止膽絞痛:
膽囊炎、膽結石發作時,右上腹可發生劇烈絞痛。病人可用大拇指持續按摩右小腿的陽陵泉穴(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2分鐘,即可獲得良好的止痛效果。

7.止腎絞痛:
腎絞痛發作時患者往往苦不堪言,此時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反復按摩3~5分鐘,腎絞痛便可得到緩解。

8.止呃逆:
呃逆時,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位於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處),至有酸痛感為宜,持續半分鐘到1分鐘,呃逆就會停止。

9.止鼻血:
鼻子出血時,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己的腳後跟穴(位於踝關節及足跟骨之間的凹陷處),左鼻出血捏右腳跟,右鼻出血捏左腳跟,即可止血。

10.止嘔吐:
嘔吐時,患者可用中指壓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來止嘔,應壓至有酸脹感為宜,約1分鐘即止嘔吐。

11.止頭痛:
頭痛發作時,患者自己可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頭部雙側太陽穴(位於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一寸凹陷處),壓至有脹痛感並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約1分鐘,頭痛便可減輕。

12.治便秘:
便秘者在大便時倘若用左手中指點壓左側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側2寸處),至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堅持1分鐘左右,就會有便感;然後屏氣,增加腹內壓,一會兒即可順利排便。(當代健康報)

【3】艾灸三穴–能暖身使自身產熱

冬天氣溫很低,手腳冰涼。熱水袋、暖包這些都是來自體外熱量,怎樣讓自己產熱呢?中醫認為,艾灸療法能增強自己的產熱,加上合適的穴位就能有暖身和增加免疫力的功效。人體手腳冰涼,是表像,實質是人體氣血虧虛所致。艾灸,能去濕寒,對緩解手腳冰冷有幫助。

艾灸暖身的3個穴位
一般來說,手腳是距離心臟最遠的,冰涼也可能是心臟收縮能力差,血液迴圈不好導致的,應該多促進血液迴圈,要想促進血液迴圈–督脈很關鍵。艾灸大椎穴、命門穴和陽池穴,可使自身產熱,達到暖身緩解手腳冰涼的目的。

督脈上有個大椎穴和命門穴,每天灸灸這兩個地方,效果就會很明顯。此外,多刺激陽池穴也有暖身的作用。陽池穴在手腕上,手向上翹會有很多褶皺,最靠近手掌的褶皺中間,按著有點痛就是陽池穴了。大椎穴和命門穴找起來一般都需要別人幫忙。低著頭,在頸部下第七個凹陷處就是大椎穴,命門穴在俯臥時,在腰部第二腰椎突下凹陷出,按壓時會有強烈的壓痛感。

哪些人不能採用艾灸療法
艾條一般去藥店或者網上都可以買到,很方便,不過要提醒的是不要碰到皮膚,否則會留傷口。此外要注意的是,面部或身體上的痤瘡、急性濕疹、身發高熱、局部皮膚破損的不能使用;還有女性在懷孕和經期不能使用艾灸;平日容易有皮膚過敏者,宜先少量試用,觀察其反應,如有癢、腫、紅、痛等現象時應禁用。

(鳳凰中醫)
【4】男女補益腎氣只需常按3個穴位

男女皆防腎虛 補益腎氣常按3個穴位(圖)俗話說“十男九虛”。男人易腎虛。其實,女人同樣也會腎虛。腎與人的生長髮育和衰老關係密切,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應著重補腎,維護腎氣。中醫認為,常按摩3大養生穴位可補益腎氣,固精護腎。

一、涌泉穴:補腎固元的“長壽穴”
《黃帝內經》中稱:“腎出於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位於腳底中線前1/3交點處,即當腳屈趾時,腳底前凹陷處。經常按摩此養生穴位,可激發腎經的經氣,疏通腎經的經絡,調和腎臟的氣血,調整和改善腎臟的功能和機能活動,使人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將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處,來回按揉,每天揉100次為宜。

二、關元穴:封藏一身真元之處
關元具有補腎壯陽、補虛益損等作用。要找到關元穴也很簡單,在人體正中線上,從肚臍向下(3吋)量出4指寬的距離,就是關元穴。按摩此養生穴位時,首先以關元為圓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時針及順時針方向摩動3~5分鐘。然後,隨呼吸按壓關元穴3分鐘。

三、太溪穴:匯聚腎經元氣的“長江”
太溪穴位於內踝尖與跟腱間的凹陷處,是腎經的原穴,所以古人稱太溪穴為“回陽九穴之一”,認為它具有回陽救逆之功。按摩此養生穴位時不必

 

【5】古代神醫的豐胸方法

下面介紹三個古代神醫豐胸方法,只要天天堅持十幾到二十幾分鐘的豐胸按摩,這樣你的胸部乳房就會越來越堅挺,越來越漂亮。

這三個穴道分別是:

第一個穴道是膻中穴
我們重點做膻中穴,那麼膻中穴在哪呢?膻中穴是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在這個位置你可以用大拇指來壓制,如果說你會感覺到很疼痛的話呢,你就用食指輕輕的柔。這樣大概堅持九秒鐘左右,然後放鬆,這樣大概重復二十多次。

第二個穴道神封穴
在距離檀中穴和乳頭之間的穴道,該穴位於人體的胸部,當第4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兩邊都是,我們叫做神封穴。神封穴的壓法也一樣,我們就是用我們的食指輕輕的壓下去。大概 三公分 ,時間在九秒鐘。這樣持續差不多十到二十次。

第三個穴道是乳根穴
乳根穴位於人體的胸部,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當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位於第五肋間隙。操作方法同上面方法。
(中國中醫網)

 

 

 

企業領導鉅變的大風險

直面「台湾面板教父」段行建:「关关难过关关过」,一路走来,没有「句号」

2016-05-27 今周刊 CINNO

群创董事长段行建请辞了这一次他的任务是整合夏普与群创面板事业,至于接下来到夏普的职称是什么?会负责什么样的工作?段行建称,职称并不重要,最主要是能做事、能真正给予夏普帮助。

编按:五月十二日,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于日本提出夏普新任董事名单,同一天,原任群创董事长段行建也在台湾宣布,将辞掉群创董事长、执行长及董事等职务,而群创董事长将由总经理王志超兼任。至于已表示「这次不是要说再见」的段行建,虽然并未表明未来将担任什么工作,但在鸿海重整夏普过程中,肯定扮演关键角色。

在面板产业发展历程中,段行建堪称是台湾第一人。早在八○年代,他就在美国全录(Xerox)旗下的帕罗奥多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简称PARC) 开发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后来回台创办台湾第一家TFT面板厂联友光电。

其后担任达碁、联友合并后的友达第一任总经理,又在郭台铭支持下创办群创光电,接着又主导史上最大的群创、奇美、统宝面板三合一案。而面对金融海啸后的史上最大亏损,又成功带领群创摆脱三千亿元新台币银行负债,完成转亏为盈的债务协商与企业改造。

正如段行建的一句名言:「关关难过关关过」,尽管面板产业多灾多难,但他一路走来,每道难关都一一克服,「台湾面板教父」的称号,段行建应该当之无愧。

鸿海与夏普结盟后,其中最关键的面板改造计划也将展开,过去被韩国及中国打得很辛苦的台湾与日本,未来也将合组「台日复仇者联盟」,进行史上最大的产业合作案。在段行建即将开展他的新任务之前,《今周刊》特别专访段行建,请他畅谈全球面板业的竞争局势,以及台、日面板业的合作空间,以下为摘要整理。

撰文/ 口述‧段行建 整理‧林宏文

我在美国PARC工作时,就与日本有很深入的接触。

PARC在一九八一年开始研发TFT,当时只是纯粹做打印机上的研究,后来,全录与日本Fuji(富士)合资的Fuji Xerox,三方一起共同合作,我当时就在美国东部与日本各地到处跑,从一九八三年至八八年的五年间,我大概飞了日本四、五十趟。

记得第一次去日本,当时是日本产业最鼎盛的时候,不管是DRAM(动态随机存取内存)、汽车或太阳能等,日本都执世界牛耳,从企业经营到工程师素质,日本都是最好的,尤其是日本工程师的基本功夫与训练,在在都令我印象深刻。

一直到今天,即使日本在面板制造上已逐渐退出,但许多面板产业的供应链及设备商都还是日本企业,我与许多日本企业的主管,也都有很深的交情。

一九八九年底我回台湾,在联友光电负责兴建台湾第一座TFT厂,当时产品尺寸很小,市场开发也很困难,日本那时在相机、录像机及游戏等产业是世界首强,要打进去并不容易,联友好不容易打进日本市场,但最早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柏青哥机台。

产业挑战!在有限资源做出差异化

后来台湾TFT面板产业,几乎每一家都与日本技术合作,联友最早是与松下合作,但后来日本厂商陆续退出,韩国大举进军,台湾也大量投资,产业重心就逐渐移至韩国及台湾。但平心而论,台湾企业规模较小,在产能及研发上,都不如韩国两大厂,大家都要在有限资源中做出差异化,这是很大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也大举扩厂,但在我看来,这对台湾来说不见得不好,应该说是短空长多。为什么会这么说?就像半导体一样,台湾当年八吋晶圆厂盖很多,资源大量投进那里,面板产业也是一样。

当年台湾投资太多五代及六代厂,资金与产能大量投入,反而让技术冻结在那里,同一个世代厂房盖太多,对产业发展来说是不好的。

近几年,夏普陷入经营困境,台湾产业也面临中国产业崛起的挑战,但是,日本与台湾的面板产业发展经验,都有值得学习之处。夏普在面板技术上绝对是领先全球的公司,而群创在鸿海支持下,不但严格管控成本,在制造上也有许多创新。此外,也有营销产品与模块自动化等经验,双方加起来绝对有互补的功效。

从技术上来看,夏普研发的IGZO(氧化铟镓锌)是目前最好的面板技术,只是因为夏普缺资金,才让韩厂投入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技术走在前面。此外,群创现有工厂若改成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有些困难度,但转成IGZO(氧化铟镓锌)技术产线不仅成本较低,制程也会较稳定。

我原本就是从面板技术研发出身的人,只是近年来因为要经营公司,在技术方面较少着墨,如今卸下群创董事长及执行长职务后,就可以在技术上好好钻研。未来到夏普后,也希望将过去在面板产业三十年的经验,能在技术上给一些经验分享。

职涯挑战!人生没有句号只有问号

此外,在产业布局上,群创与夏普也可以达到互补。群创在大尺寸面板有些产能不足,例如群创有四十、五十、六十五吋面板,但夏普则关注在六十、七十与八十吋,双方合作可以延伸影响力。

至于在中小尺寸面板方面,群创仅有一座三.五代LTPS,不足的部分可向夏普购买,未来双方合作后,在面板领域将大大拓展,势必创造双赢。

未来我的身分是协助鸿海去帮助夏普 LCD 事业,也相当期待将来台湾与日本产业更大规模的合作。我的工作将有三大重点,包括自动化、技术方向与投资合作。

至于接下来到夏普的职称是什么?会负责什么样的工作?我想,职称并不重要,最主要是能做事、能真正给予夏普帮助。

所谓的帮助,是希望群创与夏普的关系可以创造「双赢」,找到合作契机。目前我已经做好准备,包括好好学习日文,了解日本员工的个性等。希望能在夏普、群创、鸿海间,做好协助者的角色。

我的职涯一路走来,一直都没有「句号」,反而比较像「问号」,每次接新的工作,都有未知的挑战,但这种未知也充满了乐趣。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快乐和痛苦所组成,不可能有一路都很顺利的人,我想,「关关难过关关过」,大概就是我人生最好的写照吧!

【段行建 小档案】
出生:1947年
经历:群创光电董事长、友达光电总经理、联友光电总经理
学历:美国史丹佛大学电机工程所博士

 

高精尖人才集结号吹响!


不用看JD!只要你是面板界精英,小C君倾力免费为你谋得高薪好职位

简历请投递至hr@cinno.co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创办第1年就赚钱,成立33年零亏损!探索全球工业电脑之冠的经营之道

幕后 | 童子贤为何大动干戈改组人事?那一夜,和硕高端主管抱着痛哭

这是一本关于京东方的再创业史 |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台湾医生打败MIT、微软!独辟蹊径打造超短距AR 成扩增实境明日之星

LCD最后一个创新任务:无需偏光膜的纳米压印技术或优先导入液晶面板生产

OPPO:2016年1月AMOLED智能机销量破2百万部,连续7个月国内销量王

硅基(Si)OLED:你不可不知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中的黑马!

Senseg静电触控反馈技术到底是什么?全新触控时代超乎你想象!

全球最权威 VR 报告汉化版来了!让你彻底搞懂它为何能代表未来

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简版PPT)

《2015年全球手机面板出货量排行榜》

2015年国内手机品牌LTPS面板采用率达37%,国产化自给率突破20%



 

阅读 2278

1投诉

广告
楠书房

听一个成语,也在听一段故事

关注

百度風爆:李彥宏:失去用戶支持,棄守價值觀,百度離破產只有30天!

 

搜索引擎騙死癌末大學生

李彥宏:失去用戶支持,棄守價值觀,百度離破產只有30天!

國際中心 2016年05月10日 12:24
  • 分享 Facebook
    Line
    Email
百度創辦人、中國著名億萬富豪李彥宏(美聯社)

百度創辦人、中國著名億萬富豪李彥宏(美聯社)

中國一位癌末大學生魏則西被中國最大搜索引擎「百度」與不肖軍醫院聯手欺騙,誤信根本不可靠的「生物免疫療法」,蕩盡家產之後仍含恨以終,引發中國社會強烈譴責,百度與涉案的「武警二院」均遭到當局調查並勒令整頓。

商譽淪喪、股價暴跌、公權力介入,在紛至沓來的強大壓力之下,百度創辦人、中國著名億萬富豪李彥宏終於打破沉默,10日向百度全體員工發出內部信「勿忘初心 不負夢想」,警告全體員工:失去用戶的支持,失去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只有30天!

魏則西(取自網路)
魏則西(取自網路)

李彥宏表示,一月份的貼吧事件、四月份的魏則西事件引起網民對百度的廣泛批評和質疑,憤怒之情超過以往百度任何一場危機。現在每當夜深人靜,他就會想:為什麼用戶不再熱愛百度?為什麼百度不再為自己的產品感到驕傲?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李彥宏回顧,百度創業初期「我們每個人每天都為自己做的事情感到特別自豪」、「要做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傾聽用戶的聲音,瞭解用戶的需求」。

 

但今日的百度卻是:不同部門為了KPI分配而爭吵不休,高級工程師在商業利益和用戶體驗之間糾結甚至妥協。用戶質疑百度商業推廣的公平性和客觀性,吐槽百度產品的安裝策略,反對百度貼吧、百科等產品的過度商業化。

 

李彥宏承認:「因為從管理層到員工對短期KPI的追逐,我們的價值觀被擠壓變形了,業績增長凌駕於用戶體驗,簡單經營替代了簡單可依賴,我們與用戶漸行漸遠,我們與創業初期堅守的使命和價值觀漸行漸遠。」

李彥宏更警告員工:如果失去用戶的支持,失去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只有30天!

因此他宣示,百度要與時俱進,為用戶負責,順應民心和民意,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接下來百度必須集中力量做好3件事:

首先,重新審視所有產品的商業模式,是否因變現而影響用戶體驗,對於不尊重用戶體驗的行為要徹底整改。建立起用戶體驗審核的一票否決制度,由專門的部門負責監督,違背用戶體驗原則的做法,一票否決,任何人都不許干涉。

其次,要完善用戶反饋機制,傾聽用戶聲音,讓用戶意見能快速反映到產品的設計和更新中,讓用戶對產品和服務的評價成為搜索排名的關鍵因素。

最後,要繼續完善現有的先行賠付等網民權益保障機制,增設10億元保障基金,充分保障網民權益。

李彥宏強調,百度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因為他相信這是正確的做法,是長遠的做法,是順天應時的做法。

李彥宏內部信全文

勿忘初心 不負夢想

各位百度同學:

一月份的貼吧事件、四月份的魏則西事件引起了網民對百度的廣泛批評和質疑。其憤怒之情,超過了以往百度經歷的任何危機。

這些天,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就會想:為什麼很多每天都在使用百度的用戶不再熱愛我們?為什麼我們不再為自己的產品感到驕傲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還記得創業初期的百度,那時我們主要在跟谷歌等競爭對手搶用戶,但我更怕的是它去高價挖我們的人才,谷歌完全有實力給百度的工程師們開出三倍以上的工資待遇來。

後來他們進來了,卻幾乎沒有挖動我們什麼人。

細想起來,那個時候大家都憋著一股氣,要做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為自己做的事情感到特別自豪。

那時候我們的招聘海報經常用一個名人的頭像,在下面配一句簡練的文字。

比如用魯迅的頭像,下面配的文字就是:「是翻譯,還是用創作尋找中國意義?」

用錢學森,文字就是:「是在海外住別墅還是回中國做導彈之父?」

用毛澤東,文字是「是投降,還是比敵人更強」……

一直到今天,每當我把這些詞句說給後來人聽時,都會幾近哽咽。在這些夢想的感召下,我們去傾聽用戶的聲音,去瞭解用戶的需求,在實力相差極為懸殊的情況下,一點點地贏得了中國市場。

是我們堅守用戶至上的價值觀為我們贏得了用戶,也正是這些用戶在貼吧裡蓋樓、在知道裡回答問題、在百科裡編寫詞條,他們創造的內容、貢獻的信息,讓我們區別於競爭對手,成就了百度的輝煌。

 

然而今天呢?我更多地會聽到不同部門為了KPI分配而爭吵不休,會看到一些高級工程師在平衡商業利益和用戶體驗之間糾結甚至妥協。

用戶也因此開始質疑我們商業推廣的公平性和客觀性,吐槽我們產品的安裝策略,反對我們貼吧、百科等產品的過度商業化……因為從管理層到員工對短期KPI的追逐,我們的價值觀被擠壓變形了,業績增長凌駕於用戶體驗,簡單經營替代了簡單可依賴,我們與用戶漸行漸遠,我們與創業初期堅守的使命和價值觀漸行漸遠。

如果失去了用戶的支持,失去了對價值觀的堅守,百度離破產就真的只有30天!

今天,百度能影響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信息的流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市場的環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複雜,好的,壞的,美的,醜的,真的,假的,在網上都有。每天有無數的人會根據在百度搜到的結果去做決策,這也對我們的產品理念,行為準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為用戶負責!

網民希望我們做的事兒,我們要順應民心和民意,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哪些錢可以賺,怎麼賺,關鍵時刻高管和員工如何選擇,這些問題時刻考驗著我們的商業道德和行為規範。

我們在接下來的時間必須集中力量做好幾件事:

首先,是重新審視公司所有產品的商業模式,是否因變現而影響用戶體驗,對於不尊重用戶體驗的行為要徹底整改。我們要建立起用戶體驗審核的一票否決制度,由專門的部門負責監督,違背用戶體驗原則的做法,一票否決,任何人都不許干涉。

其次,要完善我們的用戶反饋機制,傾聽用戶的聲音,讓用戶的意見能快速反映到產品的設計和更新中,讓用戶對產品和服務的評價成為搜索排名的關鍵因素。

最後,要繼續完善現有的先行賠付等網民權益保障機制,增設10億元保障基金,充分保障網民權益。

這些個措施,也許對公司的收入有負面影響,但我們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因為我相信,這是正確的做法!是長遠的做法!是順天應時的做法!

十年前,我們以搜索為基礎,創立了貼吧、知道、百科等新產品;今天,我希望我們以人工智能為基礎,把語音搜索、自動翻譯、無人車做成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新產品。百度要跑完從大企業到偉大企業的長距離,要有拓展業務的「體力」,更要有堅守簡單可依賴文化的「意志」。讓我們堅守用戶至上的價值觀,為實現讓人們平等便捷獲取信息找到所求的使命努力拚搏,讓我們的後人為我們所做的事情感到驕傲和自豪!

加入Line好友

今日精選

 

 

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

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

 挑戰者號太空梭STS-51-L工程倫理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由於發射時右側的太空梭固體助推器的O型環碎裂,在發射後第73秒時解體並導致參與STS-51-L任務的所有7名成員罹難。在這張相片中可以見到分離的太空梭主發動機和固體火箭助推器在煙霧包圍下飛出,而球狀氣體的煙塵則是外部燃料艙所製造的。由於在挑戰者號出事前,太空梭已有24次的任務成功經驗,並宣告美國已脫離使用火箭的年代。人們在電視上見到挑戰者號的機體分解時都感到十分震驚,甚至許多人仍無法相信太空梭會發生意外,直到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出來證實這項悲劇事故。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由於發射時右側的太空梭固體助推器O型環碎裂,在發射後第73秒時解體並導致參與STS-51-L任務的所有7名成員罹難。在這張相片中可以見到分離的太空梭主發動機和固體火箭助推器在煙霧包圍下飛出,而球狀氣體的煙塵則是外部燃料艙所製造的。由於在挑戰者號出事前,太空梭已有24次的任務成功經驗,並宣告美國已脫離使用火箭的年代。人們在電視上見到挑戰者號的機體分解時都感到十分震驚,甚至許多人仍無法相信太空梭會發生意外,直到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出來證實這項悲劇事故。

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發生於美國東岸時間1986年1月28日上午11時39分(世界標準時間16時39分):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上空剛起飛73秒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發生解體,機上7名機組人員喪命。解體後的殘骸掉落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中部的大西洋沿海處。

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後,因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O型環密封圈失效,使得原本應該是密封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內的高壓高熱氣體泄漏。

這批氣體影響了毗鄰的外儲箱,在高溫的燒灼下結構失效,同時也讓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尾部脫落分離。

最後,高速飛行中的太空梭在空氣阻力的作用下於發射後的第73秒解體,機上7名機組人員無一倖免。

挑戰者號的殘骸則散落在大海中,在之後被遠端搜救隊打撈了上來。

儘管無法確切知悉機組人員的罹難時間,現在已知在太空梭初步解體時仍有幾個倖存者。但無論如何,沒有完善逃生措施以及事發所處環境仍使得7名機組人員全數罹難。

這次災難性事故導致美國的太空梭飛行計劃被凍結了長達32個月之久。同時美國總統隆納·雷根下令組織一個特別委員會——羅傑斯委員會,負責此次事故的調查工作。

羅傑斯委員會發現由於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組織文化與決策過程中的缺陷與錯誤,成了導致這次事件的關鍵因素。

他們發覺自1977年開始,NASA的管理層事前已經知道承包商莫頓·塞奧科公司所設計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在O型環處存在著潛在的缺陷,但卻未曾提出過改進意見來妥善解決這一問題。

他們也忽視了在當天清晨時,

工程師對於低溫下進行發射的危險性發出的警告

且未能充分地將這些技術隱患報告給他們的上級。

最後羅傑斯委員會向NASA提出了9項建議,並要求NASA在繼續太空梭飛行計劃前貫徹這些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事故中遇難的太空人克麗斯塔·麥考利夫是太空教學計劃的第一名成員。

她原本準備在太空中向學生授課,也因此有許多學生也觀看了挑戰者號的發射直播。

這次事故的媒體報導的覆蓋面也極為的廣,一項民意調查的研究報告顯示有85%的美國人在事故發生後一個小時內,就已經聽聞這次事件的新聞。

同時,挑戰者號災難也成為此後工程安全教育及工程倫理教育中的一個常見案例,

並在之後許多安全研究討論中被提起。

發射前的條件與延遲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發射當天清晨,位在甘迺迪太空中心被冰雪覆蓋的發射塔。事後證實在當天異常寒冷的天氣下,仍讓失去彈性的O型環繼續使用而造成嚴重後果。在發射後不久,固體火箭助推器的O型環破裂,結果導致七名機組人員因挑戰者號的機體分解而喪生。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發射當天清晨,位在甘迺迪太空中心被冰雪覆蓋的發射塔。
事後證實在當天異常寒冷的天氣下,仍讓失去彈性的O型環繼續使用而造成嚴重後果。
在發射後不久,固體火箭助推器的O型環破裂,結果導致七名機組人員因挑戰者號的機體分解而喪生。

挑戰者號最初計劃於美國東岸時間1月22日下午2時43分在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但是由於上一次任務STS-61-C的延遲導致發射日推後到23日,然後改延遲到24日。

接著,因為塞內加爾達喀爾的越洋中輟降落(TAL)場地的惡劣天氣,發射又推遲到了25日。

NASA最後決定改使用達爾貝達作為TAL場地,但由於該場地的配備無法應對夜間降落,使得發射又不得不被改到佛羅里達時間的清晨。

而根據氣象預報指出,甘迺迪航天中心(KSC)當時的天氣情況不宜發射,發射再次推後到美國東岸時間1月27日上午9時37分。

由於外部艙門通道出現了問題,發射再推遲了一天。

首先,一個用於校驗艙門密封安全性的微動開關指示器出現了故障。[1] 接著,一個壞掉的門閂使得工作人員無法從太空梭的艙門上取下閉合裝置器。[2]當工作人員終於把裝置器鋸下之後,載具專用跑道上的側風又超過了進行返回著陸場地(RTLS)中斷的極限。[3]直到發射時限用盡,並開始準備採用備用計劃時,側風才停了下來。

天氣預報稱佛羅里達州1月28日的清晨將會非常寒冷,氣溫接近華氏31度(攝氏-0.5度),這也是允許發射的最低溫度。

過低的溫度讓莫頓·塞奧科公司的工程師感到擔心,該公司是製造與維護太空梭固體火箭助推器(SRB)部件的承包商。在固體火箭助推器總共有三處「連接區域」,在原始設計中便是以6個橡膠材質的O型環保持密封。

而原本僅只是專門焊接的莫頓·塞奧科公司,同時也承包了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組裝大樓的密封工程。

它們負責將一個主要、一個次要(備份)的O型環安裝在固體火箭助推器上,來保持其的密封性。

而在挑戰者號發生事故後,固體火箭助推器則已改在同一處使用三個O型環。

為了承受因固體推進劑經燃燒,形成高壓高熱的噴射氣體並於尾部噴口射出,每個O型環都有經過耐熱的特別設計,但是對於極為寒冷的環境卻沒有人特別留意

在27日晚間的一次遠端會議上,塞奧科公司的工程師和管理層同來自甘迺迪航天中心和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的NASA管理層討論了天氣問題。

包括著名的羅傑·博伊斯喬利(英語Roger Boisjoly)(Roger Boisjoly)等部分工程師,

再次表達了他們對負責密封SRB部件接縫處的O型環能否耐寒感到擔心,

他們指出低溫可能會導致O型環的橡膠材料失去彈性。

 

他們認為如果O型環的溫度低於華氏53度(約攝氏11.7度),

將沒有足夠的資料能保證它能夠有效密封住接縫。

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考慮因素,因為SRB所使用的O形環被指定為「臨界1」,

也就是說該組件如果失效時並沒有其它備份零件能彌補;

而如果主要和次要的O形環密封功能都失效的話,將會導致機體被破壞而讓機組人員喪命。

 

NASA管理層對此展開了討論,他們思考當橡膠材料的主要O型環失效時,次要的O型環是否還會讓固體火箭助推器持續保持密封狀態。

然而這項疑問從來沒有被證實,而依流程也不能以此想法處理。

正如太空人薩莉·萊德羅傑斯委員會發布報告前,便指責NASA不應該依靠「臨界1」零件的組成備份部分;她指出備份是為避免不可預見的災難以防範未然,而不是主要零件失效時便只想仰賴備份零件。

塞奧科公司的工程師也提出發射前一天夜間的低溫,幾乎肯定把SRB的溫度降到華氏40度(約攝氏4度)的警戒溫度以下。而事實證明當天晚上發射前的溫度,僅有華氏18度(約攝氏-8度)左右,明顯低於警戒的標準。

但是,莫頓·塞奧科公司的管理層否決了他們的異議,他們認為發射行程能按日程進行。

[4]在這次災難事件後,導致公眾認為NASA一直持續堅持它的「安全故障」方針。

由於NASA對橡膠製的O型環的管理要求,影響了人們對NASA管理方針的態度;

它們表現出來的是在「不安全」的情況下仍持續計劃,而不是證明是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計劃。

而儘管飽受批評,NASA的管理人員在之後仍經常故意迴避安全規定,來讓計劃可以準時按照時程來進行。

由於低溫,太空梭旁矗立的定點通信建築被大量冰雪覆蓋。甘迺迪冰雪小組在紅外攝錄影機中發現,右側SRB部件尾部接縫處的溫度僅有華氏8度(約攝氏-13度)。

從液氧艙通風口吹來的極冷空氣更加降低了接縫處的溫度,

讓該處的溫度遠低於氣溫,更遠低於O形環的設計承限溫度。

但這個資訊從未傳達給決策層,直到事後調查時這項資訊才被提出。

[5]不過事後證明這華氏8度的低溫對災難發生沒什麼特別的影響,唯一的影響便是該溫度低於廠商所設定的低溫罷了。在災難發生後的試驗和資料確認,人們已經知道在一定低溫下環境的溫度已經對O型環沒有什麼實質區別,它早已經因低溫而失去效用。

冰雪小組用了一整夜的時間來移除冰雪,同時太空梭最初承包商羅克韋爾國際公司方面也再次表達著它們的擔心。

位在加利福尼亞州唐尼的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總部的工程師,在看到如此多的結冰情況時感到震驚。

他們警告說發射時被震落的冰雪可能會撞上太空梭,導致太空梭上的隔熱系統外表脫落;

或者會由於SRB的排氣噴射口所排放的噴射廢氣,引導冰雪因吸入效應進入SRB內。

羅克韋爾公司的管理層告訴太空梭計劃的管理人員阿諾德·奧爾德里奇,

他們不能完全保證太空梭能安全地發射,

但他們也沒能提出一個能強有力地反對發射的建議。

在與位在開普敦的羅克韋爾公司管理層討論的最終結果,人身在休斯頓總部的奧爾德里奇仍決定繼續進行計劃。奧爾德里奇並將發射時間再推遲一個小時,以讓冰雪小組進行另一項檢查。

在最後一項檢查完成後,冰雪也開始融化了,最終確定挑戰者號將在美國東岸時間當日上午11時38分發射。[4]

1月28日的發射與失敗

起飛與最初的上升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自位在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航天中心升空。太空梭在升空大約73秒後發生解體。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自位在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升空。太空梭在升空大約73秒後發生解體。

以下關於事故的分析基於實時遙測資料、攝影分析,以及太空梭與任務控制中心的語音通訊副本產生。[6]發射後的所有時間資訊都以秒給出,敘述的每項事件都與從最接近儀表事件取得的遙測時間碼一致。[7]

在升空前6.6秒,三部太空梭主發動機(SSME)點火。為了應對發射的臨時中斷,SSME可在火箭離開地面前安全地關閉。在起飛時間點時(T=0,為美國東岸時間當日11:38:00.010),三部SSME達到了100%的效能率,並在電腦控制下提高到104%,在此時,兩部SRB點火,火箭掙脫了固定用的緊固螺栓,從發射台開始上升。

隨著火箭的第一次垂直動作,氫氣排放臂從外儲箱收回,但沒有成功鎖上。但通過對發射台攝錄影機記錄影片的回放,發現排放臂此後沒有重新接觸到船體,因而將它作為對事故有影響因素的猜想可排除。

[7]發射後對發射台的檢查也顯示出4顆緊固螺栓的反衝彈簧遺失了,但這也被排除了。[8]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D-67相機拍到右側SRB尾部處,靠近連線該部件與外儲箱的支架處噴出了一股黑灰色的煙霧。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D-67相機拍到右側SRB尾部處,靠近連線該部件與外儲箱的支架處噴出了一股黑灰色的煙霧。
擔負著STS-51-L任務的挑戰者號升空。(253KBOgg /Theora格式)

下一個發射時的影片回放點顯示,在T+0.678時,一股黑灰色的煙霧從右側SRB尾部靠近連線該部件與外儲箱的支架處噴出,大約在T+2.733時煙霧不再噴出。

煙霧最後可見的時刻位於T+3.375。

後來確定這些煙霧是由右側SRB部件尾部接縫的開合引發的。

助推器的外殼在點火產生的壓力下有所膨脹,作為膨脹的結果,外殼的金屬部分崩離了其他的部分,開啟了一個泄漏溫度高達華氏5,000度(攝氏2,760度)氣體的裂縫。

主O型環是設計用於封閉該裂縫,但在過低的溫度下它沒能在第一時間內密封住,而副O型環又因為金屬部分的崩離而偏離了原有位置。這樣就沒有可阻礙氣體逸出的障礙了,兩個O型環在大約70度的範圍內都被氣化了。

然而,固體燃料燃燒產生的氧化鋁封閉了損壞的接縫,在明火衝出裂縫前臨時替代了O型環的密封作用。

在火箭離開發射塔後,SSME以最大效能的104%執行,控制權從位於甘迺迪中心的發射控制中心(LCC)移交到了休斯敦的任務控制中心(MCC)。為了預防空氣動力拆散太空梭,在T+28時SSME開始降低功率以減小太空梭在密度較大的低空大氣中的速度。在T+35.379時,SSME已低於計劃的65%效能。5秒後,在5800米(19,000英尺)的位置時,挑戰者號突破了音障。在T+51.860時,SSME重新回到104%的效能,火箭也已接近最大Q值(英語Max Q):飛行物能承受的最大氣動壓力。

煙羽

E-207相機拍到了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RSRB)與外部燃料箱連接處,出現了異常的煙羽以及火焰。
E-207相機拍到了右側固體火箭助推器(RSRB)與外部燃料箱連接處,出現了異常的煙羽以及火焰。

正當太空梭達到最大Q值時,它遭遇了太空梭程式記錄中最強烈的風切變

在T+58.788時,一台追蹤攝錄影機捕捉到了右側SRB靠近尾部支架處出現的煙羽(英語plume (hydrodynamics))。

當時挑戰者號與地面的休斯敦對此都還不知情,但可燃氣體已從右側SRB的一個接縫處開始泄漏出來。

風切變的力量粉碎了替代損壞O型環的氧化物密封層,移除了阻礙明火從接縫處泄漏出來的最後一個屏障。

在一秒內,煙羽變得明顯並劇烈。由於密封失效的接縫處迅速擴大的裂縫,右側SRB的內壓開始減小,在T+60.238時,已可在視覺上觀察到從接縫處逸出的火焰,同時開始灼燒外儲箱。[6]

在T+64.660時,煙羽突然改變了形狀,這表明尾部燃料艙的液氫艙開始出現泄漏。在電腦控制下,主發動機的噴嘴開始繞樞軸進行轉動,試圖補償助推器產生衝力導致的不平衡。在T+66.764時,太空梭外部液氫艙的壓力開始下降,顯現出了泄漏所導致的影響。[6]

對太空人與飛行控制員來說,這個階段的情形看上去似乎還是正常的。

在T+68時,太空艙通訊員(CAPCOM)通知太空人們「執行加速」,機長迪克·斯科比確認了這個呼叫。

他的響應是:「收到,執行加速」,這句話是挑戰者號空對地迴路的最後一次通訊。

 

太空飛行器解體

挑戰者號在升空後不久開始解體。(346KB,Ogg / Theora格式)
挑戰者號在升空後不久開始解體。(346KBOgg / Theora格式)

在T+72.284時,右側SRB部件似乎已從與外儲箱連線的尾部支架上扯落。事後從遙測資料的分析顯示,在T+72.525時,太空梭右側有突然的加速,太空人們也可能感覺到:船員艙記錄器最後的狀態記錄是在加速後半秒鐘時,駕駛員麥克·史密斯發出了「嗯噢」的叫聲。

史密斯可能也感覺到了主發動機異常表現的徵兆,或是外部燃料艙壓力的下降。

在T+73.124時,艦尾拱頂的液氫燃料艙發生故障,產生的一股推力將液氫艙推擠入了上端的液氧艙;與此同時,右側的SRB繞著支架向上轉動,並且撞擊到了內部燃料艙結構。

在T+73.162時,太空梭在14.6千米(48,000英呎)的高度上開始解體。[9]伴隨著外部燃料艙的瓦解,挑戰者號在氣流的衝擊下改變了正常的方向,並在異常的氣體動力產生20g——遠超過設計極限的——負載係數下立刻被撕裂開來。

兩架SRB則因能承受更大的空氣動力負載,在從外儲箱分離後還繼續進行了37秒鐘的失控動力飛行。SRB的外殼由12.7毫米(半吋)厚的鋼板構成,比太空梭與外部燃料艙更為堅固;因此兩架SRB在太空梭解體時得以倖免,即使導致挑戰者號毀滅的SRB接縫燒穿對右側SRB的影響依然存在。SRB隨後被遠端遙控命令自毀。[10]

解體後的飛行控制日誌

挑戰者號解體後,身在任務控制中心之一的飛行指揮室(FCR)工作人員皆不可置信。相片為任務飛行指揮傑伊·格林在他的控制台前愣了一會兒,他身後方的艾倫·L·布里斯可則緊盯的挑戰者號的爆炸畫面。隨後傑伊·格林要求指揮小組注意資料資料,尋找任何可能成功逃生的跡象。
挑戰者號解體後,身在任務控制中心之一的飛行指揮室(FCR)工作人員皆不可置信。
相片為任務飛行指揮傑伊·格林在他的控制台前愣了一會兒,他身後方的艾倫·L·布里斯可則緊盯的挑戰者號的爆炸畫面。
隨後傑伊·格林要求指揮小組注意資料資料,尋找任何可能成功逃生的跡象。

在事故發生後,任務控制中心持續了十幾秒的寧靜。

電視螢幕上顯示著挑戰者號所在位置出現的煙霧,和向海洋墜落的大量碎片殘骸。在大約T+89時,飛行指揮傑伊·格林提醒飛行動力官員向他提供資訊。得到的回覆是「過濾雷達得到不連續的來源」,進一步表明挑戰者號已經破裂成了許多碎片。地面控制員報告說,挑戰者號的無線通訊器與遙測資料均「無法連線,下行鏈路失敗」。格林命令他的小組「仔細察看你的資料」並尋找軌道艙成功逃生的任何跡象。

在T+110.250時,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的靶場安全官員(英語Range Safety Officer)向太空梭與SRB發出了無線電訊號,啟動了靶場安全系統的自毀程式。這是一個應對緊急情況的正常程式,以確保自由飛行的SRB不對陸地或海洋的目標造成威脅。另外一個相同的自毀訊號也摧毀掉了外儲箱未分解的部分。[11]

「這裡的飛行控制員在應對該情況時看來是非常謹慎的,」公共事務官員史蒂夫·內斯位元報告說,「一個明顯的主要故障是,我們沒有下行鏈路。」在一個停頓後,內斯位元說道:「我們從飛行動力官員得到的報告說飛行器已經爆炸。」

格林命令任務控制中心執行緊急情況程式;這些程式包括封鎖進出控制中心的通道、切斷與外部世界的電話聯繫,並根據清單確保有關的資料都正確地被記錄與保護。

沒有「爆炸」

挑戰者號遭火焰吞沒。
挑戰者號遭火焰吞沒。

與飛行動力官員最初的結論相反的是,太空梭與外儲箱實質上並沒有「爆炸」。

它們是在太空梭接近最大氣動壓力(即「最大Q值」)後,被巨大的空氣動力迅速撕裂的。

外儲箱解體後,其中儲存的燃料與氧化劑逸出,並造成爆炸產生巨大火球的假象。不過,按照NASA團隊在事故後的影像分析結果來看,推進燃料只有「部分燃燒」[8]。 同樣的,太空梭泄漏的液氧和液氫產生了最初組成可見煙雲的成分:水蒸氣與氣體。傳統上,儲存在低溫下的液氫不可能迅速地燃燒並觸發一場「爆炸」。

如果發生爆炸,爆炸會迅速摧毀整個太空梭,同時連帶殺當機上的所有太空人。

但在飛行器解體的過程中,更堅固的船員艙與SRB倖存了下來;SRB隨後被遠端遙控命令自毀;分離的船員艙則以拋射軌道下墜,並在T+75.237離開煙雲時清晰可見[8]

飛行器於14.6千米(48,000英尺)處解體,25秒後,船員艙抵達19.8千米(65,000英尺)的拋射軌道頂點[9]

原因與死亡之時

此次STS-51-L任務的船員。從左到右為分別為(前排)麥克·J·史密斯、迪克·斯科比、羅納德·麥克內爾、(後排)鬼塚承次、克麗斯塔·麥考利夫、格雷戈里·賈維斯和朱迪斯·蕾斯尼克。
此次STS-51-L任務的船員。從左到右為分別為(前排)麥克·J·史密斯迪克·斯科比羅納德·麥克內爾、(後排)鬼塚承次、克麗斯塔·麥考利夫、格雷戈里·賈維斯和朱迪斯·蕾斯尼克

在飛行器解體的過程中,更堅固的船員艙保留了整體,並處於慢速翻轉狀態。

NASA粗略估計如果要撕裂船員艙的話,作用力要達到重力G的12到20倍;但是,在兩秒內,作用在艙體上的力已經減少到4 G以下,而在10秒後船員艙已進入自由落體狀態。

這些力看來不足以對艙體造成主要的損害。至少在解體後,有跡象表明部分太空人依然還活著並暫時具有意識:事後發現飛行甲板上的4個個人外出空氣袋(英語Personal Egress Air Packs)中的3個已啟動。

調查員發現空氣餘量與解體後2分45秒的拋射時間大約一致。在解體較長一段時間後,太空人是否還具有意識是不可而知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分離的船員艙內是否維持了安全的壓力。如果沒有,在當時的高度上能維持意識的時間只有幾秒鐘;PEAP只供給非加壓的空氣,因此無助於幫助太空人們維持意識。

船員艙以大約334千米/時的速度濺落海面,導致了超過200 G的瞬間減速,遠遠超過了船員艙的結構承受極限與人員存活極限。[9]

1986年7月28日,NASA太空飛行副主管及前太空人理察·特魯利海軍少將,發表了一份由休斯敦詹森航天中心的生物醫學專家約瑟夫·克爾溫提交的報告,提到了事故中太空人的死亡。克爾溫博士曾參與天空實驗室2號任務,在事故發生不久後便被委派負責調查事故的原因。克爾溫的報告中提到:

結果是不確定的。船員艙與海洋表面的碰撞非常猛烈,導致了在爆炸後幾秒內造成的破壞跡象被抹除。我們的最終結論是:

  • 不能確定導致挑戰者號太空人死亡的原因;
  • 軌道艙解體時的作用力對太空人也許不能造成致命或嚴重的傷害;
  • 太空人很有可能在軌道艙解體後的幾秒內由於飛行中的船員模組失去壓力而失去意識。[9]

逃生可能

STS 51-L任務的挑戰者號太空梭開始解體,外部燃料艙正大量洩漏內存燃料。
STS 51-L任務的挑戰者號太空梭開始解體,外部燃料艙正大量洩漏內存燃料。

調查表明,在太空梭解體爆炸前,至少有3名航天員並沒有馬上死亡。這3名航天員開啟了太空梭上的應急供氧裝置。

這3人最終死於低溫、缺氧(太空梭解體到墜入海洋歷時至少3分鐘)和掉入海洋時500多G的超重。

在太空梭設計期間,曾有幾次提及發射逃生系統,但NASA的最終結論是:太空梭可期待的高可靠性可以排除對這一系統的需要。

前4次測試飛行的太空梭軌道任務中,用到了修改後的SR-71黑鳥式偵察機彈射座椅與全套的增壓服;但在後來正式的任務中,卻移除了這些裝置。發射逃生系統被認為有以下這些局限而未安裝:「有限的作用、技術的複雜與過多金錢的花費、重量與日程表的拖延」。[11]:180

在失去挑戰者號後,這個問題被再次提出,同時NASA也考慮了幾種方案:包括彈射座椅、牽引救生裝置與從軌道艙底部跳傘逃生的方案。但是,NASA再次得出了所有的發射逃生系統都是不切實際的結論,理由是這些都將導致必然對現有飛行器進行大規模的修改,並因此縮減太空人的活動空間。

跳傘逃生系統的設計允許太空人在太空梭滑行過程中跳傘逃生;但是,該系統已經無法在挑戰者號的方案中實作了。[12]

災難發生後

事故發生後,NASA被批評為在新聞上缺乏開放性。《紐約時報》提到了在當天的事故後,「無論是上升階段的飛行指揮傑伊·格林,還是控制室的其他人,都沒有通過航天機構向新聞機構提供有關資訊」。

[13]由於缺乏可靠來源,新聞機構只能進行推測;《紐約時報》與合眾國際社都推測出了外儲箱的故障是事故主因的結論,儘管當時NASA的內部調查人員已經將調查的焦點放在了固體火箭助推器上。

[14][15]「航天機構,」航天新聞報導員威廉·霍伍德寫道,「堅守著那套關於調查詳情的嚴格保密政策,這是一個不斷標榜自己公開性的機構的非典型姿態。」[14]

追悼

美國總統隆納·雷根於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了這次太空梭事件的聲明,並形容這如同是一場民族災難。
美國總統隆納·雷根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了這次太空梭事件的聲明,並形容這如同是一場民族災難。

在災難發生的那一晚,隆納·雷根總統原已預定對國會發表年度國情咨文。起初,他宣布咨文將按時發表,但後來在各方壓力下他將發表國情咨文的時間推遲了一周,並在白宮橢圓辦公室中向全美發表了一份關於挑戰者號災難的演說。這份演講由佩姬·諾娜撰寫,並以參照小約翰·吉列斯比·麥基的一首詩《高高飛翔》(High Flight)作為結尾:

我們永遠緬懷他們,我們不會忘記今晨最後看到他們的情景。他們整裝待發,向我們揮手致意,然後脫離了大地執拗的束縛飛上天際,親近上帝慈愛的面容。[16]
We will never forget them, nor the last time we saw them, this morning, as they prepared for their journey and waved goodbye and ‘slipped the surly bonds of Earth’ to ‘touch the face of God.’[17]
1986年1月31日在德克薩斯州休士頓的挑戰者太空梭遇難者追悼會上,美國總統隆納·雷根、第一夫人南茜·雷根和其家人皆前往致意。
1986年1月31日在德克薩斯州休士頓的挑戰者太空梭遇難者追悼會上,美國總統隆納·雷根、第一夫人南茜·雷根和其家人皆前往致意。

三天後,雷根偕同夫人南希一同來到了詹森航空中心,出席悼念太空人的紀念儀式。參加的還有六千名NASA雇員和罹難太空人的家人。[18]

挑戰者號太空人的家人們成立了非營利組織挑戰者號太空科學教育中心(英語Challenger Center for Space Science Education),並建立了五十個學習中心,作為對罹難者永久的紀念。2004年7月23日,身亡的七位太空人被追授國會太空榮譽勳章

小行星3350小行星3351小行星3352小行星3353小行星3354小行星3355小行星3356以七人的名字命名。

葬禮儀式

可辨識的太空人遺體於1986年4月29日交還給了他們的家人。其中的兩名成員:迪克·斯科比麥克·史密斯被他們的家屬安葬在阿林頓國家公墓的私人墓地。其他的遺體則於1986年5月20日安葬在阿林頓的太空梭挑戰者號紀念墓碑下。[19]

收回殘骸

海上搜尋和重建小組尋獲了部分固體火箭助推器的殘骸,準備運往甘迺迪太空中心調查事故原因。根據金屬表面殘留的燃料劑化學物質,並與雷達軌跡圖消失時的海上位置比較,研究人員判斷殘骸屬於左側固體火箭助推器。
海上搜尋和重建小組尋獲了部分固體火箭助推器的殘骸,準備運往甘迺迪太空中心調查事故原因。
根據金屬表面殘留的燃料劑化學物質,並與雷達軌跡圖消失時的海上位置比較,研究人員判斷殘骸屬於左側固體火箭助推器。

在事故發生後一分鐘,NASA的發射救援官員就調動了為回收SRB而在預定水域待命的船隻展開搜救,同時還派遣了搜救飛機。但是在此時,碎片還在不停地掉落;因此靶場安全官員命令飛機與船隻在安全水域待命,直到確定被影響區域安全無虞後,才允許其全力進行的搜救工作;而這已是事發後一小時了。[20]

在挑戰者號事故發生的第一星期,美國國防部代表NASA協助美國海岸防衛隊進行主要的海面搜救工作。根據海岸防衛隊的說法,「這次行動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面搜救活動。」[20]搜救行動一直持續到2月7日。此後,由搜尋、修復和重建小組進行修復工作;他們的目標是在搶救出有助於找出事故原因的碎片殘骸。聲吶、潛水員、遙控潛艇、和載人潛艇都用在了搜尋的工作上,搜尋的廣度達到480平方海里(1,600平方公里)的海域,而深度則達到海面下370米(1,200英呎)。

到了5月1日,將蒐集到的右側SRB碎片修復還原後,已能足夠判斷出事故的真正原因,於是結束了主要的搜救工作。其他的一些淺水區域搜尋還持續了一段時間,但這與事故的調查無關:目的只是蒐集並修復殘餘碎片以供NASA進行對太空飛行器與發射器的材料研究。[20]

在挑戰者號上有一面美國國旗,發現時依然原封不動地密封在貨物袋中,現稱作挑戰者號之旗,這是科羅拉多州紀念碑鎮童子軍514團建議的名稱。

多年來,剩餘的挑戰者號殘骸還在不斷地被海水衝上佛羅里達州的海岸。1996年12月17日,在事故後差不多11年時,可可比奇的海灘上還發現了兩大塊殘骸。[21]

羅傑斯委員會的調查

羅傑斯委員會的委員們抵達甘迺迪航天中心。羅傑斯委員會為在挑戰者太空梭發生意外後,由美國總統隆納·雷根親自下令組成的調查委員。14名委員會成員包括有前國務卿威廉·羅傑斯(主席)、太空人尼爾·阿姆斯壯(副主席)和莎莉·萊德以及諾貝爾獎獲獎者理察·費曼等人。
羅傑斯委員會的委員們抵達甘迺迪航天中心。羅傑斯委員會為在挑戰者太空梭發生意外後,由美國總統隆納·雷根親自下令組成的調查委員。14名委員會成員包括有前國務卿威廉·羅傑斯(主席)、太空人尼爾·阿姆斯壯(副主席)和莎莉·萊德以及諾貝爾獎獲獎者理察·費曼等人。

太空梭挑戰者號事故總統調查委員會,常稱作羅傑斯委員會(以其主席的名字),是為調查此事件組成的。由前國務卿威廉·羅傑斯擔任主席。其他的成員還有:太空人尼爾·阿姆斯壯(副主席)、莎莉·萊德、律師大衛·艾奇遜、航空學專家尤金·科弗特和羅伯特·霍茨、物理學家理察·費曼、阿爾伯特·惠爾倫、小亞瑟·沃克、前空軍將領唐納德·秋提那、羅伯特·拉梅爾、約瑟夫·薩特和前飛行員查克·葉格。委員會工作了幾個月後,發表了他們的研究報告。

他們發現挑戰者號的意外是由右側固體火箭推進器尾部一個密封接縫的O型環失效,導致加壓的熱氣和火焰從緊鄰的外加燃料艙的封緘處噴出,造成結構損壞。

O型環的失效則歸因於設計上的缺陷,因而太容易損壞,以及發射那幾天的低溫都是潛在的因素。

[22]:72更明確地說,報告也考慮到了意外的成因。最明顯的就是NASA與承包商的疏忽,莫頓·塞奧科公司承認了他們在設計上存在的缺陷。

這使得羅傑斯委員總結挑戰者號災難是「一場肇由歷史的事故」。[23]

報告中也強烈地批評了挑戰者號發射的決策過程,認為它存在嚴重的瑕疵。

報告明確地指出,NASA的管理層並不知道塞奧科公司最初對O型環在低溫下的功能的憂慮,

也不了解羅克韋爾國際公司提出的大量冰雪堆積在發射台上會威脅到發射的意見。

 

[4]報告最終總結出:

……在溝通上的失敗……導致了51-L的發射決策,
是建立在不完善與時常誤導的資訊上的。
衝突存在於工程資料與管理層的看法,
以及一個允許太空梭管理層忽略掉潛在的飛行安全問題的NASA管理結構之間。[4]:82
我手裡拿著的這個玩意,是我從你們用作密封的東西中找出來的。我將它放進冰水中,然後我發現當你往上施加一會兒壓力再鬆開後,它就不會還原了,而保留著原來的形狀。換句話說,在32度(這裡指華氏溫標,編者注)時,至少在幾秒或者更多的時間內,這個材料沒有一點彈性。
——理查·費曼,[24]

理查·費曼的角色

主條目:理查·費曼

委員會中最著名的一位成員是理論物理學家理查·費曼,他以自己的風格直接進行調查,而不是依據日程表進行。這讓他與羅傑斯產生了意見上的分歧,後者曾經抱怨到:「費曼才是真正讓我頭痛的事。」

在一場電視廣播的聽證會上,費曼將材料浸泡在一杯冰水之後,

展示了O型環如何在低溫下失去韌性而喪失密封的功能。[24]

費曼也很重視NASA在「安全文化」上的缺失,並威脅要從報告中撤簽(退出委員會),除非將他個人對太空梭可靠性的觀點列入——後來出現在附錄F中。[25]在這份附錄中,他認為NASA管理層對安全與可靠性的評估,不同於數以千計參與實際工作的工程師的評估,是粗糙且不切實際的。

他總結說:「想要在技術上成功,實情要凌駕於公關之上,因為大自然是不可欺騙的。」[26]

美國眾議院聽證會

美國眾議院科學與技術委員會(英語United States House Committe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也召開一場聽證會,並在1986年10月29日發表了他們關於挑戰者號事故的報告。[27]。他們在調查的過程中,重新審視羅傑斯委員會的發現,並同意羅傑斯委員會所指出的技術肇因,不過在所佔比例上有所不同。

……委員會認為,導致挑戰者號事故的根本原因,並非是羅傑斯委員會結論中所指出的拙劣的溝通或基本的程式。
更確切地說,基本問題在於NASA高層與承包商人員多年來拙劣的技術決策,
他們未能果斷地行動,去解決固體火箭助推器接縫存在的日益嚴重的異常。[27]:4-5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回應

載有七名挑戰者太空梭的船員遺體的靈車,透過C-141從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甘迺迪太空中心太空梭著陸設施飛往美國德拉瓦州的多佛空軍基地。
載有七名挑戰者太空梭的船員遺體的靈車,透過C-141從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甘迺迪太空中心太空梭著陸設施飛往美國德拉瓦州的多佛空軍基地。

在挑戰者號的事故之後,太空梭的航次全部暫停,以等待羅傑斯委員會的調查結果。同時NASA也參考1967年阿波羅1號失火的模式進行了內部調查,這個調查更像是在挑戰者號出事後,因為外部評論的壓力而被迫進行的。羅傑斯委員會提出了九項改進太空梭專案安全性的建議,而雷根總統更直接指示NASA要在三十天內提出落實這些建議案的實施計畫。[28]

作為對委員會的回應,NASA開始重新設計太空梭的整個SRB部件,並由委員會推薦的一個獨立觀察小組進行監督。[28] NASA與承包商莫頓·塞奧科公司的合約中,有一條對SRB部件的責任歸屬,闡明了在「任務失敗或人員喪生」的情況下,承商將被罰沒一千萬美元的獎勵金,並承擔形式上的法律責任。

在挑戰者號事故發生之後,塞奧科公司「自願接受」金錢上的懲罰以交換不追究法律上的責任。[29]

NASA也遵從委員會對行政官員的建議,由副行政官員直接重新建立了安全性、可靠性與品質保證辦公室,副行政官員將直接地向NASA的行政官員報告。曾就職於馬丁·瑪麗埃塔公司的喬治·馬丁,被指定擔任這項職位。[30]挑戰者號前飛行指揮官員傑伊·格林則成為安全部門理事會的負責人。[31]

NASA不切實際與過度樂觀的發射時程表也被羅傑斯委員會批評是導致事故的原因之一。

 

事故之後,NASA努力嘗試制訂出更實際的太空梭航班:它亦將另一架太空梭奮進號加入太空梭的艦隊,以取代挑戰者號;並與國防部合作,儘量使用一次性發射系統而非太空梭來發射衛星。[32]1986年8月,雷根總統也宣布太空梭將不再執行發射商業衛星的酬載任務。1988年9月29日,在太空梭計劃32個月的停滯之後,開始執行新的一次太空梭任務STS-26

雖然在挑戰者號事故後,NASA已做出了重大的改革,但許多評論者仍然認為它在組織文化與管理結構上的改變未能(不會)深入與持久。

在2003年哥倫比亞號災難之後,

NASA管理層對安全問題的態度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哥倫比亞號事故調查委員會(英語Columbia Accident Investigation Board)認為,NASA未能從挑戰者的事故中學到足夠多的教訓,特別是未能真正的設立獨立作業的安全監督小組;CAIB覺得在這個領域內,「NASA對羅傑斯委員會的回應並沒有達到委員會的初衷」。

[33]「造成對挑戰者號(事故)負有責任的制度失效原因並未消除」,

意即導致挑戰者號事故「有瑕疵的決策過程」,

在17年後同樣對哥倫比亞號失事負有責任。[34]

文化影響

媒體反應

由於新罕布希爾州的一名教師克麗斯塔·麥考利夫是挑戰者號的乘員,這引起了一些媒體的興趣,在發射的現場進行實況直播,不過只有CNN提供了全國直播。

不過,在事故發生後的一項研究中,有17%的答覆者表示他們觀看了太空梭的發射,剩下的85%則表示他們在一小時內得知了事故的發生。據報告的作者寫到:「只有兩項事故的新聞傳播得更快。」(其中一項是約翰·甘迺迪總統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刺殺的新聞;另一項是在肯特州立大學的學生間傳播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死訊。)[35] 另一項研究提到,「即使在事故發生時沒有看電視的人,也幾乎肯定能在事後幾天的電視台幾無中斷的報導中看到事故重放時的圖像」。

[36]根據《紐約時報》的民意測驗顯示,看見現場直播事故的孩童比成人要多,因為有48%的九至十三歲的學生在學校觀看了電視直播。[36]從事故當天起,媒體保持高度的關注。在發射現場僅有535位記者進行報導,但三天後甘迺迪航天中心卻有了1467位記者,在詹森航天中心還有另外的1040位記者。全球的報章雜誌也都以該事故做為頭條新聞。[14]

此外,中國中央電視台在1986年1月29日的《新聞聯播》中將挑戰者號災難作為頭條播出,打破了「先國內,後國際」的慣例。[37]

研究案例

挑戰者號的事故常是專題研究的案例,例如工程安全、揭弊者的道德規範、溝通與集體決策等。

在加拿大和其他一些國家,更是工程師在取得專業執照前必知內容的一部分。

[38] 對O型環在低溫下將會失效提出警告的工程師羅傑·博伊斯喬利,辭去了他在莫頓·塞奧科公司的工作,並且成為了工作場所道德規範的一位發言人。

[39]他認為,由莫頓·塞奧科公司管理層召開的核心會議,及其最後產生關於發射的建議,「是起因於強烈的顧客威逼,而造成了不道德的決策制定。」

[40]麻省理工學院德州農工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卓克索大學馬里蘭大學的派克學院,都將此一事故作為工程倫理的一個教案。[41][42]

資訊設計師艾德華·塔夫特曾經以挑戰者號事故為例,說明當資訊表達不明確時會發生的問題。

他認為,如果莫頓·塞奧科公司的工程師能更明確地表達出SRB部件的接縫在低溫與燒穿間的資料關係,他們也許能成功地說服NASA取消太空梭的發射。

[43] 塔夫特也認為,資訊表達的不完備也可能影響了NASA在哥倫比亞號最後一次飛行中的決定。[44]

 

相關的流行文化

本章節需要補充更多來源。(2013年9月30日)
太空梭挑戰者號罹難成員位在阿林頓國家公墓的太空梭挑戰者號紀念墓碑,大部分的遺骸皆是埋於此處。
太空梭挑戰者號罹難成員位在阿林頓國家公墓的太空梭挑戰者號紀念墓碑,大部分的遺骸皆是埋於此處。

在1990年,一部稱為《挑戰者號》的電視電影重現了太空梭挑戰者號發射時的事故。2006年5月,另一部關於這場事故的電影也宣布開拍,它也叫做《挑戰者號》。該部電影由菲利普·考夫曼執導——他在1983年拍攝的電影《太空先鋒》記錄了早期太空計劃的歷史——並且將會把角色的重心放在理查·費曼對事故的後續調查上。[45]

也有許多其他電視節目和電影參照了挑戰者號的事故,包括了:

  • NBC的電視情境喜劇《龐姬·布魯斯特(英語Punky Brewster)》在1986年3月的一集「意外的發生」中,安排了龐姬在學校的電視上看見災難發生後的反應。在以前的劇情中,龐姬對成為一名太空人很感興趣,但她現在害怕遭遇到相同的命運;劇情展現了她害怕在航空事業上繼續追求發展,以及她的繼父亨利、老師麥克·弗爾頓和前太空人艾德林是如何重建她的夢想的過程。
  • 電視劇集《銀河迷返(英語Farscape)》的一集「堪薩斯」中,描述了主角穿越時空回到過去,以阻止他的太空人父親成為挑戰者號任務的成員。
  • 電影《星艦奇航記IV:搶救未來》的拍攝者和演員們希望以此電影紀念挑戰者號上的太空人們:「他們勇敢的精神將留存在23世紀以及後世代人們的記憶中。」[46]

法國電子音樂藝術家尚米榭·賈爾原本打算與挑戰者號的太空人羅納德·麥克內爾——也是他的摯友和薩克斯風合奏者——在他的專輯《幽會(英語Rendez-Vous)》中合奏一曲。在麥克內爾過世之後,賈爾將這部專輯做成了麥克內爾的紀念專輯;並在休斯敦舉行一次免費的音樂會,以紀念挑戰者號上的太空人。[47]約翰·丹佛也在他1986年6月發行的專輯《同一個世界》(One World)中,為挑戰者號太空人寫了一曲頌歌《為我飛翔》(Flying For Me),在結尾以73秒的器樂演奏來紀念這場短暫的飛行。

不只一本漫畫描述過如果超級英雄拯救了挑戰者號會發生甚麼事情。1995年初版的限量版系列漫畫《Astro City》中,類似超人的角色撒馬利亞人第一次公開露面,他拯救了飛行器以防止這場悲劇把整個世界導向荒涼的未來。雖然《超人》故事沒有直接講過挑戰者號的名號,但事故發生後,故事中確實數次描述了類似情節,包括1986年的圖畫小說《鋼鐵戰士(英語The Man of Steel (comic book))》的首章(這也是超人作為鋼鐵戰士的第一次露面);電視劇集《露易絲和克拉克:超人新冒險(英語Lois and Clark: The New Adventures of Superman)》的試播集(在這裡面是「信使號太空梭」),以及2006年的電影《超人再起》。

在1996年,由詹姆斯·斯蒂爾和瑪吉主演的的戲劇《秘而不宣》(Hush)中,主角談到了她的一個夢,夢中她在太空中飛行,並看到了克麗斯塔·麥考利夫在金星教孩子們讀書。在她講完後,在場景中的記者珍娜轉向瑪吉的父親弗蘭克,並說(關於挑戰者號災難的):「當它爆炸時我正吃著麥克雞塊。」

2007年,《今日美國》在慶祝報紙成立二十五週年紀念的同時,亦做了一個名為「首二十五位感動我們的人物」的人物誌,其中也包括了挑戰者號太空梭的遇難太空人。名單裡亦包括九一一英雄已故王妃黛安娜等人。[48]

2013年,美國歌手碧昂絲第五張專輯《絕對碧昂絲》中的首波主打「XO」,就使用了事件中控制中心對太空梭發出指令的錄音,以「嚴重失靈 (Major Malfunction)」喻作情愛關係出現問題。此舉引起了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及死難者家屬的不滿,唯碧昂絲回應指歌曲的原意是要說明「世事難料,所以務必要珍惜與愛惜的人相處的每一刻」。

NASA出包隱瞞 哥倫比亞號7太空人瞬間身亡

NASA出包隱瞞 哥倫比亞號7太空人瞬間身亡

  •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返回地球時解體爆炸,7太空人全數罹難。(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東森新聞記者許瑜菁、黃盛柏/綜合報導

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爆炸10周年,當年這架太空梭在眾目睽睽之下爆炸解體,7名太空人全數罹難,前太空梭計畫經理人哈爾最近在他的部落格上透露驚人內幕,

哥倫比亞號升空時機翼受損,工程師擔心回航時會爆炸

但NASA主管決定向太空人隱瞞實情,

也沒有努力想辦法解決太空梭問題,

才發生太空人送死的悲劇。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STS Columbia OV-102)返回地球,全世界的觀眾透過電視轉播的鏡頭,都目睹了太空梭瞬間分裂成好幾道閃光,不斷往下墜落,哥倫比亞號就這樣在6萬3000公尺的高空解體爆炸。

當時的美國前總統布希(George Walker Bush)表示,「今天發生的不幸新聞,讓全美國極度悲傷,哥倫比亞號失事了,沒有任何生還者。」7名太空人當場喪生,小布希也決定終止太空梭計畫。

右: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升空時,機翼已受損。(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哥倫比亞號爆炸10年之後,爆出驚人的內幕,前太空梭計畫經理人韋恩哈爾在他個人的部落格透露,

其實哥倫比亞號升空時,

燃料箱的隔熱泡棉脫落,

將太空梭左翼撞擊出一個破洞,

美國航太總署(NASA)工程師早就發現,

而且相當擔心這會導致太空梭回航經過大氣層時,

不堪高溫而爆炸解體。

但當時NASA的主管決定向太空人隱瞞這個可怕的事實,因為他們相信與其讓太空人在死亡的恐懼絕望中,度過生命最後時刻,

還不如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瞬間爆炸身亡。

10年後哈爾回顧這個悲劇,他說如果把真相告訴太空人,

或許他們可以給親人留下最後的遺言,而且要是公諸於世的話,全美國的才智之士也可以一起努力想辦法。

目前甘迺迪太空中心保存著8萬4000塊哥倫比亞號的碎片,

讓NASA新進人員記取過去不幸的歷史,NASA碎片保存中心人員指出,

「當你走在哥倫比亞號碎片之中,你談論著那起事件,你談論著得到的教訓,想著怎麼可以作到最好,避免悲劇再度發生。」

哈爾說,他決定將這段內幕曝光,

就是希望NASA官員永遠不要再犯當年的錯誤,也不要再有悲劇的發生。

原文網址: NASA出包隱瞞 哥倫比亞號7太空人瞬間身亡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204/161318.htm#ixzz46o3uzEZ5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蛋塔事件

後回國後至今的第十年。 這十年中,當然也經歷了許多台灣「淺盤化經濟」常見的「三個月」熱潮效應。其中最常被大家拿出來當做「負面範例」的,就是蛋塔熱。 而為了查證葡式蛋塔熱到底是在哪一年發燒的,我查了網路好久,但是竟然也眾說紛紜:1996、1997、1998、1999都有,可見台灣人的記憶對僅僅幾年前的事情有多大的分歧! 最後我才根據一篇新新聞的舊報導,確認是1998年。 話說1998年的台灣街頭,沒有任何合理解釋的,就掀起了一股葡式蛋塔熱,這一股葡式蛋塔熱嚴格來說,是從1998年中開始漸漸加溫,然後在夏季爆發,不過它果然沒有熬過「三個月」的熱潮效應,只撐了兩個半月! 所以許多後知後覺的店家好不容易才籌錢開家蛋塔店,剛}張就遇上了蛋塔熱的退潮,開不到兩個星期就關店。 這樣子的店,在我住的台南市公園路上的氣象臺對面,就有一間。關店至今(2006年九月初),已經八年左右了店面都尚未租出去。 我也從來沒有排隊去買過葡式蛋塔,就好像我也從來不排隊去買什麼熱門商品一般!管它是葡式蛋塔、還是麥當勞加價隨餐買的Hello Kitty、Snoopy,我都是不沾鍋!

一般而言,運輸業經營的危機主要有那些?而因應策略如何?

一般而言,運輸業經營的危機主要有那些?而因應策略如何?(25 分)

危機的分類:企業的危機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經營危機、制度危機、 管理危機、安全危機和競爭危機。

經營危機:對運輸業來講,經營是企業內向性活動與外向性活動的統一,以營利為目的,以智力、經驗、財產手段進行的行為。 在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運輸業經營時刻面臨著危機,例如油價高漲、交通肇事頻繁。

企業經 營必須適應微觀環境與巨觀環境的雙重變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 中化解危機,立於不敗之地。

制度危機:運輸業制度是指企業的產權構成、組織方式和管理方式的 體系和組合方式,使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

企業制度是實現企業 目標的有力措施和手段。

合理的企業制度,能夠保證企業活動的正常 運轉、協調領導、管理層和員工之間、以及本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的 關係,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企業目標。

相反,如果 企業制度不合理,將會破壞企業的正常運轉,甚至嚴重削弱企業的市 場競爭能力,導致企業經營失敗。

 

管理危機:運輸業管理活動,不再是單純的微觀企業行為,還涉及到 社會倫理道德以及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在人道主義、民本主義、自由 主義思潮日益盛行的社會經濟體系中,企業管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危機。

安全危機:管理安全主要涉及到運輸業發生肇事、經營安全、技術安

全、資金安全、市場安全等多個方面。

競爭危機:競爭危機主要表現在知識技術的競爭、人才的競爭、信息

佔用與處理能力的競爭、企業預測與決策能力的競爭和應付危機能力

的競爭,例如航空業正面臨低價航空的競爭。

運輸業的危機因應策略:

運輸業為公共服務業,其營運之進入與退出,均受到政府的管制,故其 危機的因應策略可以美國危機管理專家危機管理大師羅伯特.希斯(Robrt Heath)在《危機管理》一書中率先提出危機管理 4R 模式,即:縮減力 ( R e d u c t i o n )、 預 備 力 ( R e a d i n e s s )、 反 應 力 ( R e s p o n s e )、 恢 復 力 ( R e c o v e r y ) 四個階段來因應。

 

企業管理者需要主動將危機工作任務按 4R 模式劃分為四類–減少危 機情境的攻擊力和影響力,使企業做好處理危機情況的準備,盡力應對 已發生的危機,以及從中恢復。

4R 危機管理理論的內容 縮減力:危機縮減管理是危機管理的核心內容。對於任何有效的危機

管理而言,危機縮減管理是其核心內容。因為降低風險,避免浪費時

間,攤薄不善的資源管理,可以大大縮減危機的發生及衝擊力。就縮

減危機管理策略,主要從環境、結構、系統和人員幾個方面去著手。 預備力:預警和監視系統在危機管理中是一個整體。它們監視一個特 定的環境,從而對每個細節的不良變化都會有所反應,並發出信號給

其他系統或者負責人。 反應力:即強調在危機已經來臨的時候,企業應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以策略性地解決危機?危機反應管理所涵蓋的範圍極為廣泛,如危機 的溝通、媒體管理、決策的制定、與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等,都屬於 危機反應管理的範疇。

恢復力:一是指在危機發生並得到控制後著手後續形象恢復和提升; 二是指在危機管理結束後的總結階段,為今後的危機管理提供經驗和 支持,避免重蹈歷史覆轍。

 

 

 

 

 

 

 

不定時炸彈!北市33加油站藏氣爆危機

不定時炸彈!北市33加油站藏氣爆危機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台北市有33處加油站因陰極防蝕未落實,潛藏氣爆危機。(資料照)
2015-08-31  07:3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高雄市去年7月31日發生32人死亡、300多人受傷的氣爆慘案,檢警事後查出肇禍石化管線早已鏽蝕、卻因陰極防蝕系統失效無法檢出,台北市有33處加油站也變成了「不定時炸彈」。
《蘋果日報》報導,據台北市環保局去年底完成的「台北市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及查證工作計畫」報告指出,抽查50家加油站,有17家未裝設陰極防蝕,另16家雖有設陰極防蝕,但功能不全,無法達監測效果,不合格率高達6成6,且分布地點遍及機場、夜市附近等人車密集處,宛如「不定時炸彈」
環保署坦言2011年以前設立的加油站、若無陰極防蝕系統難以規範,只能加強油氣偵測頻率,至今無洩漏情況。學者痛批,這根本就是拿人命開玩笑。

 

隧道洗車暗藏危機 加油站員工慘遭輾命危

 

隧道洗車暗藏危機 加油站員工慘遭輾命危

 36494
基隆麥金路與基金路上一段的台塑加油站,今天下午發生一起嚴重的交通意外,62歲簡姓男子駕駛小轎車,在加油站內隧道式洗車後,在等候過擦車的過程中不慎踩踏油門,車輛直衝輾壓正在擦車的28歲陳姓加油站員工,簡姓駕駛在感覺到車輛壓到東西後下車查看,才發現該名員工被壓在車下,嚇的立刻報警求救,警消抵達後將以無生命跡象的員工送醫急救,目前性命垂危。

簡姓駕駛向警方供稱,當時洗完車後只覺得一陣暈眩,不清楚當時為何會踩下油門。

目前警方正調查並釐清案發經過。

加油站員工表示,遭撞的陳男領有殘障手冊,在加油站內工作已5、6年之久,加油收費洗車都難不倒他,怎料會突然發生這樣的慘事。(蔡進男、陳偉周/基隆報導)

 

 

車禍現場血跡斑斑。蔡進男攝

 

 

肇事的簡男(62歲)肇事後呆站車旁。蔡進男攝

 

 

加油站員工陳男(28歲)擦拭用的毛巾掉在一旁。蔡進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