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要能在溪邊烹煮食物,而不攜帶烹煮器皿及餐具可要活用環境智慧了!

216101_o

圖、文/ 卡塔文化 陳若琳 林秀慧
現代化的環境為求簡便快速,發明了許多方便的器皿解決外食不方便隨身攜帶餐具的困難,因此,保麗龍塑料類的餐具大行其道,帶來許多生活上的便利,卻也造成環境無法自然吞吐這些塑料垃圾而讓河水、海洋、土壤生態循環遲滯及匱乏,在奇美部落的溪邊生活課程中,運用自然素材信手拈來皆可使用。但,需要對環境植物與傳統技能皆有基礎認識之下,才能有此「 信手拈來」的能力唷!既然是要能在溪邊烹煮食物,而不攜帶烹煮器皿及餐具可要活用環境智慧了!

雖說阿美族的男子不需要織布,但也是練就一身編織的好功夫啊!「編織」能力的完備涵括了採集材料、整理材料與製作物件,編織物件從大的傢俱到隨身的揹籃都有,對阿美族的男性來說可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卡造老師像似要去養牛一樣,載了一車子的茅草、檳榔樹葉 ……等植物葉片,招呼了學員到車邊開始示範接下來的課程將會使用到的器具-「魚湯包」、「湯鍋」 、「條根」……等等。卡造老師幽默的說:沒辦法讓妳們從採集開始的原因,是因為採集五節芒容易有蛇出沒,採集檳榔樹葉要會爬樹,看樣子學員們是困難的,所以沒辦法讓大家跟囉!

 

 

02

檳榔葉鞘製作的湯盒、湯匙、湯瓢裝盛器具,是在河邊野地烹煮石頭火鍋的必備器皿,趁著剛採下的檳榔葉鞘還濕軟的狀態,經過簡單的褶曲工法,就成了能裝湯的 天然器皿及餐具。果然顯現了阿美族的工藝美學在於「形隨機能」走的思維,卡造老師將檳榔葉鞘的湯盒分為用於清洗石頭炭灰、清淨、料理3種使用方式,避免炭火的灰渣污染的魚湯的美味。

老師們將先前學員們在河邊撿拾的麥飯石檢查品管篩選,將可用的石頭放置在九芎木燒的炭火內加熱,直到石頭變成火紅狀態,過水清洗炭渣後,再轉入預定的湯水 內藉著石頭的熱度將水煮開滾沸騰,再迅速的將小魚小蝦放入湯中,直到煮熟才將續的將石頭取出,加上些許調味,一鍋鮮美的石頭湯就完成囉!

在現今環境中,為了訴求環保精神而使用紙餐具,但又在紙餐具的需求大量使用之下,對於紙的原物料需求也大增,造紙的源頭卻也成了大片的森林遭受砍筏的惡 果,工業化生產與快速便利的要求,讓商人昧著良心使用毒溶劑擦拭紙製餐具,一連串生態鏈的惡性循環,始之於貪求便利的「得來速」思維。

 

03

 

在重新追求「從土地取得使用最終要回歸到土地的環抱中」的環保核心價值,阿美族的與石頭野餐的生活烹煮方式以及環境餐具的製作法則,或許能帶給戶外郊遊烤 肉者更多的思考與想法,透過對植物、環境生態的知識學習,善用環境周邊能提供的材料,減少工業製作的環保餐具使用量,同樣的也減少運用人力清理垃圾的社會 成本與環境無法吞吐垃圾的負擔,也創造環境教育的知識活用於休閒旅遊的生活中,也是一本多源的生活創意元素呢!

「魚湯包」是由五節芒等茅草為製作材料,運用基本疊一壓一的技法編作而成,收尾時在四個角落束起,並用其中幾葉五節芒作為綑紥使用,形成一個小袋狀,用來 盛裝捕獲的大大小小不同魚,好讓在煮魚湯時,魚肉不會因為滾水翻攪而散亂在湯裡,保持魚肉的完整與鮮美。同時在戶外行動時,對於許多餐具的攜帶是非常不方便的,五節芒的應用不單是煮魚的好方法,同樣也是做置放美食的餐盤方法之ㄧ,節能又能保持魚肉的鮮味,食用完之後,也不會造成環境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