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推動的教學創新計畫

SI翻轉學習介紹平台角色的扮演

SI翻轉學習介紹

「翻轉學習」概念與精神 

「翻轉教室」又稱 「翻轉學習」(Flipped Learning),其基本概念是將傳統的教學順序加以反轉,除了傳統實體課堂上的學習活動,更需注重實體課堂外的課前課後學習活動。傳統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學內化兩個階段,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教室裡教授基本知識與概念,讓學生瞭解基本的知識內容;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下課回家後進行練習與深化所學,因而知識傳遞的過程中,學生獲取應有的知識。但學生獨自進行練習時,正是容易發生困難的階段,當想要進行深化應用時,卻反而無人可問。翻轉教室的基本概念是以解決學習者學習問題為主要目標,把較少需要討論,學習者容易理解的知識內容在課前傳達,課前學習有助於上課的互動和表現,可管理個人內在認知負荷,而能促進學習;課堂上則透過同儕的互動、討論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也讓老師有機會利用課堂時間裡針對學生的問題馬上解決。

一般會以為讓學習者觀看教學影片就是「翻轉學習」,這是對此教學方法的一種誤解。翻轉教習最重要的概念是強調要以學習者中心,老師說的少,學生主導,並且透過合作學習,讓課堂時間是進行高層次的思考與有意義的學習,教師扮演促進者(facilitator)或教練角色,協助學生協同合作,在這種高層次學習活動過程中,上課不再只是老師單向的教學。其實翻轉學習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翻轉學習的教學理論基礎是學習者中心、合作學習、混和學習及應用多媒體數位科技融入教學。

《以上內容,引述自實踐大學 蔡政安教授 所撰寫對「翻轉學習」的文獻資料 》

 

 SI翻轉學習結構

A_diagram01_AllMap

《圖1》SI翻轉學習服務設計架構圖

 

SI 除了利用鑑診系統來協助學生自我探索、學習輔導與職涯輔導外,也結合利用平台與視頻播放等系統,根據翻轉學習的精神與操作,設計發展有關「翻轉學習」的服務方案(圖1)。運用SI互聯網平台的機制,讓翻轉學習過程中,會運用到的角色功能,透過獨立的平台來顯示內容、操作。更重要的是,學生擁有自己的「學習平台」,可以將自己在課堂上參與授課學習的過程與回饋紀錄下來,除了成績紀錄,更重要的是能夠累積自己的學習價值,來證明自己所擁有的能力與特質。透過引導,在學校的「學習平台」又可以成為職場上行銷自己的「個人品牌平台」。

 

SI翻轉學習的「核心理念」 

A_diagram02_keyMap

《圖2》SI翻轉學習的核心理念

 

「翻轉學習」並不是單純要老師的教學方法改變成讓學生回家先〝預習〞,課堂上〝分組討論〞的模式,這種方式在有高度自學意願的班級比較容易操作使用(通常是一般印象前幾志願的升學學校或是重點大學),但對於大多數的班級學生,老師通常會遇到現實面「教學進度」與學生「自學意願」的問題。

讓老師設計自己的「翻轉學習」 課程,是以站在學生「學習能力培養」角度上(圖2),將教學過程設計成〝課前〞、〝課中〞與〝課後〞不同能力培養的操作,利用網路科技的協助,讓不同學習模式的學生可以自行掌握基礎知識能力的學習,將問題帶到課堂上,老師透過活動設計與討論的方式,來驗證與增加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養成。對老師而言,第一次的教學方式是會有別於傳統課堂上的教學模式,一旦擁有經驗,運用網路科技的便利性,很多內容紀錄可以很輕易重用與累積教學價值。

 

老師的教學準備

A_diagram03_keyMap

《圖3》翻轉學習下老師對於教學的準備

 

傳統上,課堂上的教學主要是以課本為主,輔以電腦文件與網路資料。隨著雲端網路科技的技術進步,老師可準備的教學方法來越多樣性,網路上的資源也越來越多,同樣的教學主題,有可能在網路上看的到大師級的上課內容;也有可能有人解釋我們不清楚的觀念,分享在youtube或社群之中。

過量的資訊反而會造成學習上的困擾,老師在這時就扮演專家引導的角色,哪些是學習上值得參考、引用的資訊,應用雲端平台,可以自行建構出自己的老師平台或是課程平台的知識內容,利用「經緯」的概念,依照既定的課程規劃與進度,老師按所教學的課程內容與補充資訊,規劃設計出給學生的「課程進度」(就好像是「經線」),無論是老師各週教學依據或是學生自學的指引,都有一個明確的規範。

在課堂教學現場,老師在課程進度下,可以根據不同班級的學習狀況、學生能力條件、設計現場教學的學習規劃,每週的實際狀況又會是下週的參考,所以老師可以充分掌握班級的教學進度與方式,這種「學習進度」就像是另一條「緯線」,提供給學生在自己學習地圖上,利用「經緯」交錯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的學習。

 

學生的學習程序

A_diagram04_keyMap

《圖4》學生在翻轉學習授課方式下的學習程序

 

在翻轉學習的模式下,學生根據老師或專家給予的課程進度或指引,來決定自己預習或是自學的進度,應用雲端科技的便利性,學生在引導下,是一個有目的性的學習,學生再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跟智能發展、學科興趣、專長領域有關)與學習模式(跟個性特質有關)決定自己重複學習的次數、閱讀與範圍。再把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不明瞭的地方,紀錄下來帶到課堂上與老師互動尋求解惑。在這個「課前預習」階段過程,可以養成學生對於基本知識能力的學習探索,達到自我〝記憶〞與〝理解〞的學習能力。

「翻轉學習」的重點在於課堂老師對學生學習知識的「傳授」與「解惑」,老師可以透過學習單的引導、分組討論、體驗學習、議題辯論、發表分享等課堂活動的設計,來傳授與深化學生對於知識學習的有效性與成果驗證,因為現場接觸,老師可以很輕易發現學生問題的面向、觀念的偏差與素養的不足之處,正確的給予解惑與引導,讓學生可以透過各項活動過程中,增加知識深化與應用的能力,讓學生的〝分析歸納〞與〝創意應用〞得以有機會不斷的訓練強化。

最終,我們都希望學生從課程學習中,不僅學習到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學習到解決問題所應具備的專業能力。老師同樣可以利用雲端科技的便利性與資訊內容,同樣透過學習引導,給予學生面對問題的任務,讓學生在自己或是團隊合作的運作下,利用所學的知識嘗試著去面對與解決老師所給予的問題或挑戰,並將結果回饋到老師指定的雲端位置,老師也可以即時給予協助或回應。在這個「課程學習」的階段,學生要學習的就是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成果可以被紀錄與展示外,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回饋在過程中所經歷與觀察到的感受,並從這之間可以與自己所擁有的特質與能力關聯起來,並且利用自己的學習平台紀錄下來,作為自我能力證明,以及擁有〝演繹整合〞、〝解決問題〞的依據。

SI 翻轉學習中不同平台角色的扮演

 

A_diagram05_keyMap

《圖5》不同平台角色的扮演

 

SI的翻轉學習服務,不是設計一套「系統」,讓不同角色依據帳號權限給予系統功能上的差別操作。而是利用〝平台網站〞,當成是各個獨立的角色個體,讓每個「角色平台」根據角色所應該扮演的屬性、要求、功能與內容,設計出不同的平台項目,讓實體有的關聯,可以透過「角色平台」對應相同的關係,這也就是採用SI互聯網的機制應用:

教師個人平台~

以老師為主體,老師可以紀錄與分享自己的資訊與教學資源,也可以作為老師的「個人圖書館」、「教學部落格」或是「個人品牌網站」的概念應用。

課程主題平台~

以課程教學為主題,老師有幾堂課,就可以有幾堂對應的課程平台。平台的應用可以是老師的「線上教課書」、「課程教學資源中心」、「教學補充資料」等與課程教學活動有關的學習資訊、內容與紀錄。端看老師如何應用平台資源作為課程學習的延伸與知識的統合。

教室班級平台~

以老師班級教學活動為主題,老師同一門課,可能針對不同班級、級別(大學部、研究所)有進度與深度的差異,相同課程的學習內容與資源可以是在同一個平台(老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習對象設定各別不同〝課程進度〞範圍建議(就是所謂的「學習緯度」)),利用班級平台,可以依據各班學生的程度、進度與深度,制訂該班學生的「學習指引」(就是「學習經度」),並且可以將該班所交辦、回饋的事項,透過班級平台做完整的履歷紀錄。

分組/專題平台~

有些課程的教學,是適合利用分組或是專題的方式進行,老師可以在課程平台下,開設不同組別的專題平台,讓每一組學生自行依據老師所定專題的架構與步驟,完成各階段專題的內容。專題平台的扮演,對教學而言,可以是虛擬的「專題報告」成果,也是學生在做專題過程中的「專案管理」概念的學習,老師從每週交辦的進度事項中,可以隨時瞭解掌握學習在專題平台上所回饋的內容。

學生學習平台~

以學生為主體,結合SI的學涯規劃輔導,可以引導學生將每個所學科目的過程、利用學習分享與特質能力的結合,產生自己的「學習價值」。在學校學習期間,就可以定期累積自己的「學習價值」,來證明每個學習過程與活動中,都有自我能力與特質的養成與明確的學習證明。在畢業後,學習平台就可以轉變為學生自己的「個人品牌網站」,利用雲端網路、QRcode操作與社群的便利性,來為自己行銷推廣。

其他角色平台~

例如學校有「學校翻轉學習平台」,有別於官網的定位,「學校平台」可以將翻轉學習當成是一項服務、品牌在推廣,也可以扮演是有關翻轉學習相關資源的連結與統合;所以各院、系所也就可以建構專屬自己的「翻轉學習平台」。 針對校園社團,學校也可以提供每個社團擁有自己的「社團平台」,讓社團可以利用此平台見構成自己的〝官網〞、〝品牌網站〞,也可以利用平台設計成社團活動的紀錄與成果的發表舞台。

只要校園〝實體〞有需要的「角色」(人、組織、活動、學習等),就可以利用SI的平台設計成對應的〝虛擬〞「雲端角色」,讓實體所擁有的「價值」、「過程」與所產生的「知識」給分享或是紀錄下來。

[/su_tab]


學生導入程序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專屬「學習平台」,與學校在推廣的〝e-portfolio〞(學習歷程檔案)不同的是,「學習平台」具有兩個主要的訴求:

【1】證明自己能力、特色的地方,也是自信的養成與銜接職涯學習的資源連結。

【2】畢業後,可以轉化成自己的「個人品牌」網站,作為行銷自己、證明專業與能力的方式,可以彌補履歷表資訊的不足,更可以利用平台展現自己不容易讓人看到的特色、興趣。

step 1~申請自己的「學習平台」
step 2~施做「SI評量」
step 3~瞭解學習平台的輔導資源
step 4~經營自己的內容
step 5~證明自己的能力與特色
step 6~善用平台的資源項目
step 7~從「學習平台」到「個人品牌」網站的經營

 

【即問即答】

Q1 為何要有自己的「學習平台」?
Q2 學習平台如何維護?
Q3 可以如何結合二維條碼?
Q4 不會寫程式,該怎麼辦?
Q5 後台的編輯管理好像很複雜,不好學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