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南北朝時南朝宋國著名武將檀道濟所著的一本兵法書[1]。包括中國古代著名的三十六條兵法計策。

 

 

語源

「三十六計」一詞語出《南齊書·王敬則傳》提到的「三十六策」:「敬則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檀公,指南朝宋時名將檀道濟,「走為上計」指檀道濟伐不利,糧草被焚,宋軍乏食,主動退兵之事。他把計謀全用在「走」上面,包括「唱籌量沙」和「空城計」(都是裝腔作勢而得以撒退),而有「走為上計」的說法。

但對於當時是否已有「三十六計」這樣一本書,《南齊書》和《南史》中均無記載。[2]宋代惠洪《冷齋夜話》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一語。元朝以後,此語多見於小說戲曲之中,例如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常言道的好,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喜得我是孤身,又無家小連累,不若收拾了細軟行李,打個包兒,悄悄的躲到別處,另做營生,豈不乾淨。」余易木《初戀的回聲》七:「女婿比較機靈,一看形勢不妙,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溜之大吉。」《水滸傳》第二回:「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只恐沒處走。’」李玉《牛頭山》第七出:「皇爺不要著急,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根據《易經》,六和八是陰的成數,而六更是陰數之極;三十六本為虛數,是陰數之極的平方,因此三十六計暗喻極多計謀[2]

成書

很長一段時間,學者認為此書成書於明清之際。[3]。據史載《三十六計》最早見於《南齊書·王敬則傳》,書中記載:「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夫子唯應急走耳。」因此有人以為《三十六計》就是檀道濟所著。2003年,郭克義在濟寧市發現了一部隋代玉簡《三十六計》,隋代玉簡冊證明,《三十六計》的確是檀道濟所著。[4]唯現在版本中的總說和六套計,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的題目及「按」,為後人所加。[1]

《三十六計》全書以《易經》為依據,引用《易經》27處[5],涉及六十四卦中的二十二個卦。根據其中的陰陽變化,推演出一套適用於兵法中的剛柔、奇正、攻防、彼己、主客、勞逸等對立轉換變化,其計謀體現了極強的辨證哲理[來源請求]。1941年分州(今陝西省分縣)由成都興華印刷廠用土紙翻印,封面書《三十六計》旁註「秘本兵法」是較早的《三十六計》流行版本。

內容

第一套〖勝戰計
第二套〖敵戰計
第三套〖攻戰計
第四套〖混戰計
第五套〖並戰計
第六套〖敗戰計

為便於人們熟記三十六計,有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計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

金玉檀公策,
藉以擒劫賊,
魚蛇海間笑,
羊虎桃桑隔,
樹暗走痴故,
釜空苦遠客,
屋樑有美屍,
擊魏連伐虢。

全詩除「檀公策」三字和「伐虢」二字為一計外,每字中包含了三十六計中的一計。依次為:

金蟬脫殼,拋磚引玉,
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
混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
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
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計,假癡不癲,欲擒故縱,
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
上屋抽梯,偷樑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
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

參考文獻

  1. 1.0 1.1 隋玉簡揭秘:《三十六計》作者為山東人檀道濟. [2014-02-22].
  2. 2.0 2.1 李少林; 劉正梅. 中國兵法全書.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7年. ISBN 978-7-5402-1907-9.
  3. ^ 郭化若《三十六計新編》序言:「《三十六計》最早見於《南齊書•王敬則傳》,真正積累成書,大概是在明、清之際了。」
  4. ^ http://history.news.163.com/09/0907/10/5IJPRKI600011247.html
  5. ^ 張弓:《圖解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
勝戰計 一 瞞天過海 二 圍魏救趙 三 借刀殺人 四 以逸待勞 五 趁火打劫 六 聲東擊西
敵戰計 七 無中生有 八 暗渡陳倉 九 隔岸觀火 十 笑裏藏刀 十一 李代桃僵 十二 順手牽羊
攻戰計 十三 打草驚蛇 十四 借屍還魂 十五 調虎離山 十六 欲擒故縱 十七 拋磚引玉 十八 擒賊擒王
混戰計 十九 釜底抽薪 二十 渾水摸魚 廿一 金蟬脫殼 廿二 關門捉賊 廿三 遠交近攻 廿四 假道伐虢
並戰計 廿五 偷梁換柱 廿六 指桑罵槐 廿七 假癡不癲 廿八 上屋抽梯 廿九 樹上開花 三十 反客為主
敗戰計 卅一 美人計 卅二 空城計 卅三 反間計 卅四 苦肉計 卅五 連環計 卅六 走為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