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我懂!

每個人都生活在情境之中,而在目前情境之中所展現的智慧表現,是由過去情境經驗的累積來奠定,而用目前情境智慧表現去面對未來情境中所發生事情,然而每人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都不盡相同,要用Satir的理論,來欣賞每個人的智慧表現。

從孩子出生所經歷的嬰兒期,幼兒期,學前期,學齡期,青春期都將會成為孩子的過去情境,而這情境裡發生的事將會進入孩子的潛意識,因此這階段更顯得重要,父母應透過操作,給孩子正向配對,瞭解各個時期應有的刺激及氣質行為,要給予鼓勵和肯定以及滿足其心理基本需求,(紅字是孩子的心我懂的內容文字,黑字是我想到相關的事)

 

嬰兒期出生~9個月

嬰兒期是孩子學習信賴他人的開始:要給孩子立即回應,不要立即滿足

 

小孩子一出生沒有理智,只有感受:要滿足心理基本需求

 

媽媽情緒的穩定對小孩十分重要:媽媽在此時要會察覺自己的情緒,以抒發自己的情緒,瞭解孩子的發展,才不致於手足無措,產生無力感,進而影響自己的情緒

 

幼兒期— 9個月~3歲大

探索期 – 9個月~18個月:安全的範圍之內讓孩子去探索,而有危險的行為出現時要用溫柔和堅定的語氣來阻止

9個月~3歲大–學習分離的孩子需要講「不」: 孩子此時會有自己的想法,要讓他自己親自體驗,但要在安全的範圍內,父母或許從旁可發現孩子驚人的想法

 

學前期=遊樂期:3~5

在這個階段裡,我們需要經常跟孩子在一起,在跟他一起玩的當中,讓他去學習,說故事給他聽

一個人之所以能獨立,並不是年齡到了自然就會獨立

要小孩子獨立自主,我們就必須經常跟他在一起

經常和孩子在一起玩,說故事可以讓他學習,也可讓孩子感到父母的關心,給孩子安全感,陪孩子的過程中,也可看到孩子很棒之處,適時給予肯定,引導孩子會自我增強,慢慢能夠獨立

 

學齡期–5~18

小孩需要有人在他的旁邊,而不是替他做,而是有人在他的旁邊,他的注意力就會拉長

教導孩子跟己的內在來往,這比教育小孩子考第一名還重要

小孩子需要大人在旁邊及時地給他讚美

孩子的戀父戀母期

在學齡期最重要的是--培養人跟人的關係及良好的讀書習慣

 

此時孩子進入學習的階段,父母要有鷹架理論做基礎,用肯定和鼓勵來陪伴孩子的每一個學習過程,在這段陪孩子讀書的過程中,他很喜歡父母陪伴,只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然而實際陪伴的情況下,父母看到的不是孩子今天一點點小小的進步,而是看到沒有照著自己的想法來讀書,主觀的認為孩子不夠認真,而開始囉嗦影響了孩子讀書的心情,其實我發現,陪在孩子旁邊讀書,要相信孩子的讀書態度,孩子有一點點進步的地方要及時的給予鼓勵,而父母也可和他一起學習,父母把自己的程度變得比孩子差,反而孩子會很樂意的教父母,然而孩子自己又複習了一次,這對他說是很有成就感的,所以要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及讀書習慣,然而IQ並不是最重要的,EQ的培養是面對未來很重要的關鍵,要教導孩子跟自己內在小孩做好朋友,要告訴孩子,有情緒是可以的,但不好的行為是不行的,要如何抒發孩子的情緒,要先認同他的感受,再慢慢引導孩子,要隨時和孩子聊天「傾聽」他的生活中有什麼好玩或不開心的事,要讓他有正面的思考方式,以後才會形成良性迴圈。

 

青春期–18~

服從的新標準:傾聽.分辨.做決定

青少年期是重生與創新的時期

假定他有照顧自己的能力,他就可以從家庭中獨立出來,可以開始做大人

青春期的孩子是要轉變大人的階段,此時父母要用關心及傾聽來從旁協助孩子,要幫孩子通過以前沒有安全感的部份(就要讓他說出來,同理及認同孩子),且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不用擔心自己的情緒起伏,反而要陪自己的情緒走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儕的選擇也很重要,父母要在平常多和孩子聊天,瞭解交友狀況,若父母平時有在孩子的心中存愛的存款,孩子感到父母的愛,其實很多事情孩子可以自己處理的很好,而父母也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定行的,再來就是中國人總是要人謙虛,所以總捨不得稱讚自己的孩子,怕他太驕傲,其實就是表揚太少,心理太壓抑了,如果常欣賞表揚孩子,剛開始或許會自我膨脹,但讚賞多了,孩子心裡也覺得我就這樣的人自然就不會膨自我膨脹了。

重建親子溝通模式

小孩的感覺很靈敏,他們內心都有很深很深的感覺,他們很懂,可是說不出來

溝通主要是提高人的價值,建立親密關係,所以這部份是從出生就要開始做了

 

化解內心的舊檔案

先認識感受

我們對孩子的感受是什麼

這部份是父母要先做好的功課

 

感受沒有對錯之別

感受沒有對與錯,也沒有道德與不道德的分別,感受學習而來,是從父母家人那裡學來的

感受是從背景而來的

小孩只有一個「很想要」的感受

害怕和高與在每個人身上都會很自然的發生,你無法讓它不發生

不要把孩子看成是在搗亂,事實上他的本意是願意跟我們在一起,願意靠近我們

對孩子來說每件事都是遊戲

摔跤也要學習

孩子出生時就開始有了感受,因此父母要很瞭解,才不會以為孩子在搗亂,多陪伴孩子,滿足心理基本需求

 

別拿孩子出氣

父母對每個子女的情感可能很不一致

有些父母對自己沒信心,也不信任孩子

父母曾經受傷這個心情必須化解掉,不化解的話,孩子收到的訊息是「你都不信任我」

父母自己沒有通過的心情

為人父母者,比較容易被觸動的情緒,就是自己沒有「通過」的心情

媽媽很鎮定,媽媽很信任孩子,孩子也會感覺得到

小孩不是要用來補償自己沒有的,做父母要對小孩子因材施教

從孩子出生時就要注意了,不能以為孩子還小,就拿孩子出氣,父母要很瞭解自己,不要因自己曾受過傷而擔心孩子會和我一樣,結果凡事擔心凡事交待,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感到不被信任,自己沒有能力處理好

掌握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體會到我們大人「很急的情緒」,但我們不可以有「很急的行為」

一個人能容忍消極情緒的能力是有限度的

化解自己的情緒要注意方法,要用一些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的方法

這也是父母要好好學習的地方

 

讓孩子有犯錯的空間

自責是最糟的心情

我們要容許我們的孩子有時候可以不聽話

在孩子探索時期就可以讓孩子做嘗試,這些經驗會讓孩子的腦中做連結,在長大一點後,我們可以聽聽孩子的話,瞭解他的想法,父母要學習等待孩子完成事情,不要用主觀的想法要孩子在自己的時間之內完成,這樣不但會讓孩子錯亂,還把他自己的情緒弄糟,父母可以等待孩子完成後好好的讚賞他,讓他做「獨立完成事情的成就感」之正向配對

 

幫助他去經驗挫折

消極的感受有時是必要的

人生必須要有某些痛苦,而有些父母就從來不讓孩子有痛苦

做錯事情沒有好沒有壞

小孩子必須從錯做到對,重點是錯了以後,我們要如何去陪伴這個孩子,要如何去跟他說話

 

誰是孩子的依靠

幫孩子疏導情緒

感受需要疏導和化解

疏導感受首先要察覺

能夠疏導情緒的小孩子,他雖然在青少年的時候吸毒,但他不會終生吸毒

孩子的生存全仰賴父母

孩子從幼小開始就對父母的關係、父母的健康、父母的安危等都非常敏感

 

父母怎樣跟孩子講話

積極傾聽; 傾聽要讓孩子感受到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尊

別在無意中傷害孩子:語言要美

以溫和的態度和孩子交往:孩子是讓我們認識真理的過程,凡事發生都是好事,發生時就是我們學習的時機了,用溫和的方式比生氣更有用

無條件的愛:設立一個愛的存褶

都是自己的感受在作祟:父母要察覺自己,做適當的修正

培養孩子做自己的決定:相信孩子是行的

瞭解孩子的天賦與成長的速度:父母要陪著孩子一同學習成長

不管幾歲都要尊重他:尊重孩子,孩子才會自重

及時的肯定:肯定孩子很棒的事,忽略不好的事

讚美的力量:讚美要適度,鼓勵不嫌多

在孩子心中種下「內在天平」:不要容易被人激怒

我們與孩子都是平等的:是可以相互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