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渭水

蔣渭水

蔣渭水被譽為「臺灣新文化運動之父」,是大稻埕極為重要的歷史人物之一。 大稻埕的歷史:蔣渭水 蔣渭水(1891年2月8日-1931年8月5日),字雪谷,台灣宜蘭人。為台灣日治時期醫師、民族運動者,台灣文化協會與台灣民眾黨的創立者,被視為最重要的日治時期反殖民運動運動領導領袖之一。 蔣渭水一生倡立4個影響全臺灣的事業;史上第一個全臺性的文化組織「臺灣文化協會」、第一份臺灣人的報紙《臺灣民報》、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政黨「臺灣民眾黨」、第一個全臺性的工會組織「臺灣工友總聯盟」。...
大稻埕歷史事件

大稻埕歷史事件

蔣渭水與蔡培火成立常設團體『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為(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最長期的抗爭。 新文化運動  當時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全球各地各種新興思潮翻湧的年代。日本國內掀起要求民主的大正民主運動,當時台灣的知識份子,在殖民政府的統治下,更深刻感受到這股新思潮的衝擊。 於是許多新的嘗試和活動,都先在富庶的大稻埕登場,然後再向全島各地擴散。對台灣新文化運動的開展,貢獻極大。比如說「淡水戲館」、「港町文化講座」、「永樂座」等,均是當時盛極一時的文化活動地點。...
大稻埕源起

大稻埕源起

稻埕緣起 咸豐元年(西元1851年),商人林藍田氏從基隆避海盜,星夜遷徙來到大稻埕,興建了三間閩南建築, 是為大稻埕最早的店舖,兩年後艋舺發生漳泉移民械鬥事件「頂下郊拼」,下郊的泉州同安人和 漳州人被頂郊的泉州三邑人(晉江、南安、惠安)驅逐,同安人乃隨大老林佑藻遷徙至大稻埕,幸得 先前到此的林藍田氏所接納,其後又有福建泉州同安人從艋舺和新莊湧入,街道逐漸成形,不久 之後艋舺河沙淤積,市況漸衰,船隻大都停靠大稻埕,乃逐漸取代艋舺,成為北部的商業貿易中心。...
認識大稻埕

認識大稻埕

大稻埕 一個多麼親切的地名,在風雲際會的朝代更迭中,留下了歷史痕跡。 雖然現在已經少有人知道,台北有這麼一個名為「稻埕」的地名。 可她曾是台灣首富雲集之處,帶領台北創造了財富; 她見證了先人的汗水,留下了先人的智慧、古蹟、建築、文化、與歷史。 台北早期開墾為農地為主,而大稻「埕」之埕有空地、廣場的意思,「稻埕」意為曬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