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大稻埕南段,零售的布商聚集,一間專業洋裁店裡坐著裁縫師,他正專注地工作著,服裝設計和裁縫在此時多在同一位裁縫師手中一氣呵成,他先是對照著客人帶來的少女雜誌,在草稿紙上設計畫稿,等到一切細節確認之後,俐落地裁剪、拿熨斗燙布料,最後再用腳踏式縫紉機縫衣服。
裁縫師學的西洋裁縫,在30年代大為流行,隨著職業婦女增加、時尚趨勢、社會風氣越加開放,市場湧現越來越多西洋服裝的需求,讓裁縫師的生意絡繹不絕,學徒一個收一個,逢年過節、良辰吉日前夕,裁縫師總是忙得不可開交。
新興的百貨公司開始出現了一些成衣,但整體上還是以量身訂製服為大宗,裁縫師認為:訂製服是為了顧客量身定制、獨一無二且合身的藝術品,即便是跟隨流行的版型,重點還是在兩個字:講究。
沒有被富含經驗和技術的量尺一寸一寸測量過身體肥瘦薄厚的線條,不會有合身的美感,訂製服表現女性美的線條細膩度,和分尺碼的成衣相比,多了一份得體、優雅。